巧设活动 提高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曾秀芳
[导读] 前段时间,本人有幸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本课时教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例1。

四川省犍为县龙孔中心小学       曾秀芳  614400

        前段时间,本人有幸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本课时教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例1。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在学生探究认识了例1中墙面和地面的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生性活泼、爱玩、注意力难以保持的心里特点,我通过巧设三个活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体验规律,在“赛”中运用规律,在“乐”中创造规律。
        【案例描述1】
        活动:快乐排队游戏
        师(拿出四个分别写有1、2、3、4数字的漂亮彩纸帽):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出了小东家墙面和地面的规律,小东可高兴了。现在小东想要要求你们跟他一起去做“快乐排队”的游戏,你们想参加吗?
        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纷纷举手):想!
        (师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给他们戴上了漂亮的彩纸帽并要求每人记住所戴帽子上的数字)
        师:同学们请看(师板书1234 2341 3412),请四位小演员找出前三组数据中所蕴含的规律,来排第四组,其他同学作为评判员,在四位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不戗给他们任何提示。
        (只见四位同学马上行动起来,仔细观察,认真商量,不到三十秒,就排好了队)
        师:这四位小演员可真聪明,一下子就就排好队了,谁来说说你们是根据什么规律来排的?
        生1:我们发现前一组的第一个数移到下一组的最后一个位置,其他数字往前移一个位置。
        师:评判员们,你们认同这四位同学的观点吗?也是这么想的吗?
        生(学生都作出认同的手势):和我一样,我也是这么想。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排第五组,谁能来试试?
        (每个学生都在努力的思考问题,有些会动手写写画画,有些会仔细盯着黑板……在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教室里没有任何声音,接二连三的同学开始举起手来,最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举起自己的手)
        师:我们让刚刚的四位同学来试验一下吧!(我的话刚落下,一只只小手不甘心地放了下去,一张张小脸也显出了失望的神情)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都想上来展现自己的风采,没关系,后面还有更多的机会等着大家。


(一张张小脸又充满了期待的神情,专注地看着四名同学排队)
        师:瞧,这四位同学动作可真快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排好队了,真了不起!你们都来看一下,全都同意他们的观点吗?(无人举手)
        师:刚才我们玩了个快乐排队游戏,大家都想一想,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丁什么?
        (学生们安静地思考着,过了一分钟,没有人举手,又等了一会,仍然没有学生举手)
        (我在黑板上写下:1-5,2-6……)
        (立刻有学生兴奋地举起手来,接着小手如林,指名汇报)
        生1:第1组和第5组,没有差别。第2组和第6组,排列顺序相同……
        (很多学生点头称是)
        生2(自豪而兴奋地站起来):还有呢——我发现这四组图形会反复地循环排列下去。
        师(小结):所有的图形和数字,都是通过循环排列出现的。到第5组时有重复之处,而每4个组合就会产生大循环,而且这种排列可以无休止地排列下去,这就是典型的循环排列现象。
        【反思】
        在教学课程标准中曾提出,数学的教学要真正通过活动来展现。活动教学给数学课带来了新的活力,广大教师也意识到了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在平时的课堂上,活动多了,气氛热烈了,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在公开课上也存在着为求热闹而忽略活动有效性的现象。所以这个课程结束后,笔者也冥思苦想,深刻思考这一节课的优秀之处。了解上面提到的三项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标准,同时在这项课程完成之后,我也产生以下几项思考:
        一、活动设计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
        完成教学目标是所有课程设计的关键,而全部的教学活动,也是以目标的实际效果为主。所以在设计所有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了解课堂知识,其次,要真正能让活动给学生带来充分的调动感。通过上述游戏能够发现,学生能够在更加紧张激烈的活动中,努力的思考并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愉悦;活动二巧妙地引入竞争机制,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特别是在第三关比赛中,从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感受了数学的奇妙、感叹数学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接下来的活动更让学生们雀跃不已,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了紧张而愉快的“创造”活动中,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再创造。可见,这些活动不仅“活”起来,“动”起来,而且真正完成了它的“使命”——为教学目标服务。
        二、活动设计巧妙地调动了手脑结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上。”通过手脑结合可使孩子更加聪慧,帮助他们的大脑得到深度发掘,所以在这一课堂中,我针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排一排和画一画等活动中,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与游戏类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这种游戏中让他们掌握规律,以更快乐的方式创造全新的规律,通过深入了解教学和活动之间的关联,才能真正达到手脑并用。通过这种方式还能降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负担,让他们的特长能够展露出来,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更加积极的解决,进而使整体能力不断拓展。
        三、活动设计兼容了多样性和梯度性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他们的注意力更加关注于无意注意,由于专注力并不特别高,年龄越小,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所以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后,日常的教学活动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加新鲜的刺激感,通过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稳定提高。假设多次教学活动设计单一,没有任何新意,很容易使学生的兴趣不再提高,难以抓住学生的内心。所以老师要做到推陈出新,通过不断的创新性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猎奇心理得到满足。上述活动从形式上说无疑是丰富多彩的,不但具有趣味性而且又富有挑战性,给本节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能够充分支撑课堂教学,解决在教学的理念和实践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活动的设计到最终达成,会影响整一节课知识传输中的好坏。但是在课程设计中,活动是否能真正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犹未可知。因此每一次的活动教学,我都忙得焦头烂额,不过每次课都有所收获,只要每次课都能突破一点,我相信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地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