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胡瑞栓
[导读] 初中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长期久坐在教室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广东省东莞市科创技工学校    胡瑞栓  523820

摘要:初中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长期久坐在教室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锻炼,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体育教学还可以有效放松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紧绷的神经,是一门强身健体、不能缺少的课程。但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认为体育课没有意义,只会妨碍学习成绩提高,还有的学生认为没有看到应有的体育效果。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入兴趣教学法就至关重要了,兴趣教学法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兴趣教学下的体育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没有的趣味,让体育教学既能达到使学生强身健体的初衷,也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上体育课。基于此,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体育教学;运用;
        引言:近几年,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初中生,他们处于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要从兴趣教学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和学习,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人格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一、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强健体魄
        显而易见,体育活动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它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也能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业上面很优秀,但是却也拖着一副总是感冒生病的身体,这样的学生如果不重视体育课和平时的锻炼,那么以后出现问题的几率非常高,因此,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并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就是体育课的目的。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课中经常有组队进行比赛的活动,比如接力赛跑、篮球等,都需要一个团体的共同协作,这些体育项目一个人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在这种要求团队作战的体育项目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把个人能力与团队结合,才是制胜的关键。在日后的工作中,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工作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体育教学能够通过特定的体育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帮助。
        二、初中体育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一)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学生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对课程趣味性的认识上,只有让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学生才会对这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增加趣味性,可以从体育教学的游戏化模式上着手改良,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增进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达到引导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以此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氛围,并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由于初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增加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而这个过程中,游戏教学模式,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增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度,从而改善课堂的氛围。例如,在篮球课程的教学中,由教师指导将学生分为2个小组,让其站在罚球点进行点球比赛,或在固定位置外进行上篮比赛。按照胜负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奖惩,通过对学生荣誉感上的刺激,从而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关注,进而自发地进行训练,让原本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课程增加人性化的内容,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化发展。
        (二)利用趣味情境,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步入初中的学生喜欢跳远、铅球、长跑等诸多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焦点,设计不同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体育界知名人物的励志故事,利用故事内容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目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知识的信心。同时,科学的创设情境,还有助于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帮助。因此,做好情境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改善学生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及运用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体坛知名人物举例,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跳水名将郭晶晶伏明霞等。讲述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告诫现在的学生体育精神尤为重要,体育不只是体力运动,它是具有灵魂的。而真正的体育灵魂是对体育锻炼的自我认识,对体育的由衷热爱。
        (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赋予课堂教学趣味性
        初中学生通常爱玩爱动,而且初中体育学科强调实践性,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爱好,引入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法赋予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选择的体育游戏应具备健身性、趣味性,由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花样跳绳”一课教学期间,教师可率先发问,如“同学们会跳绳运动吗?”此时,学生回答道“会”;教师可再问“那大家知道花样跳绳吗?”此时仅有部分学生回答“会”。鉴于此,教师可引入课程内容,如“既然这样,那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玩花样跳绳游戏吧?”学生听见玩游戏后,会被瞬间点燃热情、激发兴趣。此时,教师可安排两位学生负责摇动大绳,然后把其余学生随机平均划归成两组,并让两组同学在绳子两侧排队。接着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安排向后次序,讲解游戏规则,如“两组学生应依次分别在绳子两侧起跳,先正跳、再反跳,跳完一个大圈后马上出去,若有人踩绳或挡绳,则该组失败;”若一轮完毕后两组学生都成功了,则进行第二种花样跳绳比赛,即“两组同学一起跳绳,每组同时派出一人同时进行正反跳,然后在另一侧跳出,失败方式同上。”完成规则普及后,学生参与的兴趣都很高,接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参加游戏活动。利用这种游戏活动组织体育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体育技巧、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四)创立情景教学模式
        初中体育教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和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学生的特长能力,并由此来实现对学生在能力上的分类。因此,初中体育课程的内容较为繁多,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不同体育课程的魅力。而在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力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实现对教学情境的创立,也仍需要从民族荣誉感上出发。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增加爱国情怀,并投身到对祖国美好生活的建设中去。在实际的教学实例中,如在室内体育教学中,可给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奥园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纪录视频,并以此为主题课程,培养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如,以刘翔的体育事迹作为现实教育题材,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引起学生对运动的重视,只有拥有了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结束语
        体育课对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从学校方面来说,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能锻炼,尤其是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的初中生。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必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有把身体素质提上去了,才能以更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程小钧.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116.
[2]包建军.在初中体育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5):125-126.
[3]屈建宾.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02):135.
[4]彭建华.论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59.
[5]王玺.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