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黄玉珍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教育逐渐优化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广西防城港市实验小学    黄玉珍    5380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教育逐渐优化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该学科的教学特点,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以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围绕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学习兴趣
        引言:数学在小学阶段占据重要位置,并且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科,如果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不牢,在进入初高中后,随着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加,学生将学得越来越吃力,并逐渐成为数学“学困生”。因此,在小学的启蒙黄金阶段,教师应该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打造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受益终身。
        一、在教学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很强的学习动力。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学主体一般都是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这样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上,只能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并没有在真正锻炼思维想象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真正得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如在教学《平行四边性的计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可以准备一根能够随意弯折的铁丝,然后在课堂上先将这个铁丝折成一个正方体,得出这个正方体的边长,让学生计算这个正方体的面积。这个问题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个铁丝再变换一种形状,将两条边倾斜变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再进行面积的计算。当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就会惊奇的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当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在慢慢的倾斜之后,其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在不断地变小。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以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而且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数学教学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工具与各个学科开始深度融合,其作为辅助工具能帮助教师打造高效的课堂。如在执教五年级《旋转》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伊始,便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几张图片来活跃气氛,为新课做好铺垫。接着利用制作好的课件的拖曳、旋转功能,动态演示钟面上指针旋转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突出学习重点;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旋转的过程,突破学习难点。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一系列旋转的物体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知识有效地融于其中。此外,教师还可继续利用课件巩固知识。多媒体视频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利用简单的图案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再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营造了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构建了逻辑线索清晰的课堂结构,向学生展示了精彩纷呈的授课流程,使其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了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1]。



        三、注重数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令课堂教学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然而,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在与其他学科相比时,数学课堂就会显得比较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钻研小学数学课本,并将所挖掘出来的知识点,依据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且充满好奇心的特点,精心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很难从直观上理解抽象逻辑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使用直观教具,将晦涩难懂的抽象数学知识转化成简单明了的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教具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 同时也是一个平等协同的教育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很多教师为了震慑学生,让学生听话学习,往往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权威的形象, 意在让学生变成自己教学活动的附庸。这种做法无疑是非常陈腐的,教师不尊重学生,不注意学生的自我思维,限制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是一门注重思考的学科, 假如教师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限制,这门学科怎么能学好? 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秉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比如说在“三角形的认识”中,以往的做法是先告诉学生三角形的概念,并依据概念去判断什么是三角形,并逐渐引出三角形的性质。 以成年人的角度来看, 三角形似乎是很简单的一种图形,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简单”却是一种“复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应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形象化,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而在“以学定教”的应用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提前预习,通过观察身边事物的方式提前了解三角形,再在课堂中开展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观察到的物品哪种属于三角形, 这些物品又具有什么特点等[2].身边的事物多是学生熟悉的东西,从这些事物入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还更易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始正式上课了,并将三角形的标准概念告知学生,验证学生的实践探究,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五、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打造高效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探索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验到了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模式,使之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刘芳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51.
[2]曾国昭.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教师,2019(10):61-62.
[3]孟存家.利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