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角下中学武术套路教学发展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陈剑飞
[导读] 对生态学视角下的体育教育而言,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

新疆喀什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陈剑飞

摘要:对生态学视角下的体育教育而言,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特别是针对于武术这一项目来说,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知识共享与对话交流,从而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弘扬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态学视角;中学;武术套路
        前言:对中学阶段的武术教学而言,套路已经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武术定式之间的对应关系,逐渐在武术的学习中进行套路与招式的拆分与组合。在和谐稳定的教学生态下,有关武术套路的教学开展更为顺利,学生与教学环境相互作用,促进了教学要素的丰富互动,能够使教师更快地找到教学系统生态的基本规律,切实提高武术教学的实际效果。生态学视角下的武术套路教学需要保持良好的平衡,表现出更强的文化与民族特征,从而能够对文化强国的建设起到帮助作用,协调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
        一、相关含义概述
        (一)生态学的视角
        生态学一词来源于“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有着广而深的应用领域,在各类学科中均被广泛使用。而在教育领域中,从生态学视角去研究教学的发展需要教师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去解决教学问题,在教育与社会、自然、生理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中去研究相互作用的规律,协调人、教育活动与教学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同时,教育生态学也包括文化学根基,整个教育过程是联系的、动态的,武术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多元的文化生态观念,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二)武术套路教学
        武术套路是由各种基本动作演变而来的,含义上诠释为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高度提炼了技击艺术,是武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与其他武术部分有一定的区别。而基本功、基本动作是武术技术与套路的基础,教师的教学仍应围绕基础进行授课,在套路的讲解下给学生灌输相应的动作要点,辅之以体育精神与武术精神,把民族文化观念、人生观、道德观等与武术教学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重视套路的学习,理解武术文化在“教化”方面的魅力,在特有的武术套路中接触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元素,学习武术套路的精神内核。
        二、武术套路对中学生的作用和影响
        (一)使中学生身体素质提升
        由于武术套路是技击高度融合的动作组合,它在各种动作的综合运用下使学生能够去调动自己的关节与肌肉,有效地提升了体育锻炼的效果。通过技击散打与套路教学的结合,学生能够从武术的角度去锤炼身心,在训练中健身、防身、修身。


而一些经典的武术套路对动作、姿势、发力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套路的过程中去做到锻炼的均衡,使学生对腰部发力、腿部发力、手腕发力等技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各部分的结缔组织与肌肉组织有了适当的锻炼,个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二)加快中学生社会化进程
        中学武术套路教学的存在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在习练武术套路的过程中,学生更早地接触了格斗技击方面的知识,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中被良好地引导出来,从而帮助了学生提前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个人的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在武术比赛与团队竞争中,学生在战胜对手的过程中能够树立起竞争意识,加速了学生的思想成熟过程。此外,武术套路中的基本礼仪也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意识,在遵守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加速学生的撑场,使其社会化进程得到加快。
        (三)强化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大多数的武术套路来源于民间传承,综合了文化与武技两者,逐渐在扩散的社会影响中成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生态武术教学的过程是综合社会环境因素的过程,武术套路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去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递中理解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强化学生个人对武术文化的认识。学生还可以在学习套路的同时把现实生活中的武术与电视剧里的武功、门派、侠客等幻想对应起来,加深对武术文化的知识印象,并结合时代变化与科技发展去探讨武术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将现如今的武术从精神文化追求上进行解析,。
        三、中学武术套路教学分析
        目前来看,常规的武术套路教学缺乏一定的活力,过于死板窠臼,与生态化的教学环境不太适应,没有考虑到学生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另外在实际的套路教学中,武术套路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在锤炼肌肉与骨骼的同时,更容易让学生形成肌肉记忆,使武术教学停留在形式上。因而,教师需要“淡化套路”,革新套路教学的理念去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好奇心,强调动作的自由性与突出性,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中学阶段的武术套路还需要经过更多的磨合与检验,尽力为学生打造出合适的武术方向,指引学生有一个明确的锻炼目标。
        结语:在学习武术的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看到:武术及其传承的基本套路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产物,其教学也应该积极求变,不能与时代的适应发展相脱节,而不是仍然停留在老一套的军事斗争、攻防杀伐上,在保留武术精神与一定格斗技法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出优化,以强身健体为基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传承武术文化精神,从而更好地将武术发扬光大。而在新时代的今天,武术教学也承担着抵御文化入侵、反制文化霸权的重任,因而,武术教师在固有的套路教学下也应灌输武术思想,阐明教育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升宇.文化生态学视域下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
[2]柴广新,孙有平,杨建营.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新思想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