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信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朱伟
[导读] 通过一年多来,在教学中对一年级新教材的使用,我感到新教材比现行教材具有更多优点:新教材的内容丰富、开放,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新教材能够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当下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还能提起学生的兴趣。

四川省犍为县金井九年制学校  朱伟  614400

        通过一年多来,在教学中对一年级新教材的使用,我感到新教材比现行教材具有更多优点:新教材的内容丰富、开放,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新教材能够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当下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还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新教材在表现的内容方面,对一年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的观点是,新教材的出现使老师实现了对教材方面认知的更新,除此之外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重视新教材的创新之处,通过不断融会贯通,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和影响。
        下面是我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利用教材信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位置》这一教学内容中,教材通过“排队上车”图,说明前、后位置关系,来认识“前后”,认识“左右”,教科书第6页安排了4幅生活插图.在教学时,我们就要利用好“上车图”这一信息,教育学生上车要按先后顺序,不能拥挤;通过第6页的插图让学生了解一堂生活常识,知道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秩序,生活将会杂乱无章,人们为了维持秩序,设定了一些规则,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才能井然有序。所以此项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过马路不要横冲直闯,要先看看左边,再看看右边有没有车辆驶来,如果设有人行横道,应走人行横道。
        在《认识人民币》的课程中,除了简单的文字描述,还在当中包含了三张较为生动的图片。图片的内容涉及到购物和乘车以及存钱等三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这些反映日常生活的画面,揭示了同一个主题,即一切要进行商品交换的,都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教育学生要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在《认识时间》一节内容中,可以利用上课情境图,教育学生遵守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明白60秒组成1分,60分组成l时,24时组成l天,而人的生命就是由许多个一天组成的,即时间就是生命,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利用教材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所以在新教材里,会利用多种问题设置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疑问,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更加抽象的思维方式中,寻求更合适的计算结果,而不是简单教会学生知识。在“十几减几”的教学活动中,教材里一共提供了4种情景活动,在这4种活动中,有学生比较喜爱的“卖气球”,通过图中的信息能够看到,小朋友在和阿姨谈话,文中的题目设置的是“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展开思考,争先发表自己的想法。“套圈游戏”则是通过投递圈的方式,看投中的结果。引入的问题是“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了解不同的数值之间的关联,然后想到更加独立的解决方方案.而“卖风车”和“猜字谜”游戏,则仅仅进行了背景的简单描述,让学生能够对问题有更清晰的了解,通过独立的思考问题,才能真正以自己的思维作为转化问题的方式,通过深入的解决和分析问题,进而培养探索精神和习惯,让学生清楚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
        三、利用教材信息,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也可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多方位信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更加关注通过教材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和他人沟通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点。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段较小,对合作这一概念并没有清楚的认知,所以即使通过小组分组,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如果在和别人出现意见争执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的课堂秩序非常混乱,所以真正实现沟通交流是较为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他们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就需要从教材中寻求更适合的信息,促成他们的沟通.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2页例1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出“12个风车,去掉9个,还剩几个?”等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然后和其他同学共同交流沟通.在这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博采众长,即使存在差异性较大的意见,也能求同存异。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出“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即使用不同的方法也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并启发学生在进一步的体验中选取更优的方法。显而易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对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如何实现小组分工,同时还需要告知小组长在活动中怎样讲礼貌尊重他人,培训的范围较广,要让学生清楚了解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当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定期进行座位调整,让不同的学生之间充分沟通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总之,在使用新教材时,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到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