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讲题模式的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陆术珠
[导读] 解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数学课堂多以教师为主导开展相关题型的分析,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性的学习,在该教学模式下容易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学成效较低。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古峰一小    陆术珠

摘要 解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数学课堂多以教师为主导开展相关题型的分析,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性的学习,在该教学模式下容易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学成效较低。为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主要就学生讲题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讲题模式;小学;数学
        语言是展示自我、沟通交流的有效承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及内涵掌握理解的过程中,离不开“说”这一活动。笔者发现较多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中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忽视了对学生“说”活动的锻炼,尤其在数学学科中体现更为显著。实践证实,“说”数学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活动,展示其数学素养水平,为此开展学生讲题模式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1]。
        一、尊重小学生群体的个性差异
        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学情存在显著的差异,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相比,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的集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约束。在同一班级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不同、思维方式各异,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现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还能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成性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过程的交流互动,起到取长补短、思维碰撞、共同发展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一课时,出示:阳光小学六年(1)班有54人,其中女生是男生的4/5,阳光小学六年(1)班男、女生各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讲题,有的学生说到:我是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解,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男生人数,列式为:54÷(1+4/5)=30人,女生:30×4/5=24人;有的学生说到:我用方程解,设男生有X人,列出方程X+4/5X=54,求出X=30,女生:54-30=24人;还有的学生根据按比例分配解:4+5=9,54÷9=6人,男生:6×5=30人,女生6×4=24人。
        一道分数除法问题可以转化成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转化成按比例分配问题。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我们不苛求学生用统一的解法。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平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教师还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的提升环节,尤其在反馈教学环节中,要有意识的带动表现能力较弱的学生,先保底再提升,通过由易到难、一般到特殊变化的变式练习学习,加强不同表现能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全部理解的前提下,再针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高。给予不同课堂表现能力的学生均等的表现机会,加强对课后学习表现中、差水平学生一对一的带动鼓励指导[2]。
        二、实现讲题模式的思维“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是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以图示方法展示出来,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实现零散思维的整合。对于小学阶段文字书写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开展思维可视化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可通过“说”数学方法提供可行性,以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
例如: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师出示:“一个足球27元钱,篮球比足球贵5元,小明有60元,想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钱够不够买?”有学生回答:先算出篮球的价格27+5=32元,然后列式计算60-27=33元,33-32=1元,够买。这个解答思路是先用60买足球,再把剩下的钱买篮球,最后买了篮球后还剩钱,得到钱够买的结果。在讲题模式运用下,该学生思路运用了减法思维。


也有学生这样解释:有60元想买篮球和足球,要知道钱够不够,要先是把篮球和足球的价钱合起来为27+32=59元,59元小于60元,所以60元钱够买。该学生的思路是,计算要买商品的总价,再用已有的金额和需要的金额对比得出结论。以上解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可以进行最后判断,表明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加减法含义回答“够不够”的问题。
        三、注重逻辑推理的培养
        推理是数学学科学习中的基本思维方法,在不同阶段的数学课学习中均有运用。学生的推理能力建立和提升需要教师在较长的学习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引导。为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教师合理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尝试、计算等学习过程中,探索规律,猜想某些结论,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说出推理的过程,也是讲题模式环节的重要方法[4]。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例题:“小芳家种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问桃树和梨树共多少棵?”让学生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推理过程为:
        (1)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按果树的种类整理条件:
        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
        桃树 梨树
        3行 4行
        每行7棵 每行5棵
        根据整理出的条件,第一步先算桃树有多少棵?3×7=21棵,第二步算梨树有多少棵?4×5=20棵,第三步算桃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21+20=41棵
        (2)从问题出发分析解决问题。要想求出桃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可以先求桃树的棵数,列式是3×7=21棵;再求出梨树的棵树,列式是4×5=20棵;最后求桃树和梨树总棵树,列式是21+20=41棵。
        在讲题中,教师不必过于强调推理的形式,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说出推理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语言表述中体验到推理的思维运用,有助于学生探究及创造能力的提升。
        总之,小学生处于知识探索和积累的基础性阶段,讲题模式带动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说”活动开展。“学生讲题”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数学思维的平台,通过学生的个性思考、个性讲题、个性总结,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冉兴容.微信辅助“说数学”,实现思维可视化[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3(12):33-36.
[2]钟素琳.小学生“说数学”的课堂实践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32(12):42+44.
[3]俞明.如何利用学生出题、解题、讲题模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0(04):110.
[4]林翠芳. 浅谈有效开展小学生数学课堂"说题"活动[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23(14):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