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探索及思考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雷闽琼
[导读] 音乐是娱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在人们生活以及多种场景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进士中学     雷闽琼  572013

摘要:音乐是娱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在人们生活以及多种场景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要强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与体会,促使学生深入地分享音乐节奏,感悟音乐旋律,巧妙地掌握与运用音乐节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探索及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奏训练;探索
        引言:音乐的三大构成元素为节奏、旋律和音符,节奏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元素,是一首音乐的灵魂所在.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音乐已经成为了各学校的必学科目。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音乐和节奏这两者密不可分,学生对节奏的把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舞蹈、器乐表现能力以及唱歌水平。研究表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能够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学生在节奏的辅助下,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而且还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节奏感越强,在学习音乐作品的时候就越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提升学生音乐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强化对学生的节奏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有利于增加学生艺术气质。
        二、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音乐教育的越发重视,节奏训练教学模式也渐渐被广大师生所关注,一些音乐教学问题也变得日益明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初中是人生中较为稚嫩的阶段,很难用理性的思维看待事物,喜欢用自己的喜欢情感来判断选择,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时会采取消极或者抵触的心理面对。因此初中音乐教学方式尤为的重要,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抵触与音乐所有相关的事物,降低了学习质量和效率。音乐教育是近几年才开始受到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关注,所以很多中学的音乐教学模式仍然很落后,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层面:时代在不断发展,音乐形式也变得越发的丰富多彩,然而初中音乐教学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学方式和内容一成不变,很难满足当代学生对音乐爱好的多元化需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我国音乐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就抱有着轻视的态度,认为没有语数外等文化课重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态度,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我国大部分的节奏训练教学模式都是一味地模仿,缺乏创新意识,严重限制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思考
        (一)引进音乐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结合表演以及游戏的形式在歌曲中引进节奏,或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节奏内容寻找出来,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活跃程度。节奏训练教学内容相对抽象与单一化,针对生活节奏的具体化设置,学生会感觉到比较新鲜,包括汽车的鸣笛或者动物的声音等,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音乐节奏训练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引进形象化的比喻内容。
        (二)引导学生内心与音乐共鸣
        教师可以给学生普及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可以扩宽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加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端正态度,认真聆听,发掘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怀;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有更加认真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内心与音乐情感共鸣很重要。



        (三)应用体验节奏的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例如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节奏展示,让学生学习模仿,最后把各个小组组合到一个团队中,把自己模仿到的节奏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节奏多样的变化。例如可以通过节奏朗诵诗歌的形式进行节奏练,因为语言在生活中,具有丰富多彩、活跃的节奏变化。运用语言来控制节奏是起一定的作用的,学生通过在朗诵课文诗歌,控制节奏感,在对诗歌进行了解的同时还可以有效为歌曲打下的基础,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只是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学唱教学转换成运用节奏训练的方式,使学生自主掌握音乐奥妙中的乐趣和技巧。
        (四)四步节奏训练,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通常来讲,初中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可以参考四步训练的方式,涉及读、击、唱与合四个环节,对学生循循诱之,开展系统化节奏训练活动。读便是阅读歌谱,成为节奏训练的基础时期,在此期间组织学生按照拍子边画边进行演示,带领学生读击结合感受节拍的强弱;唱便是歌唱节奏,尤其是多声部的演唱;合便是把之前的环节结合,对音乐节奏加以综合性的训练。比如在“校园多美好”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朗读歌词,在朗读行打拍子,接下来进行歌曲演唱,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奏,鼓励学生自主展示歌曲或者小组合作歌唱,留出一定的讨论时间,安排学生对歌曲的学习进行总结与归纳,包括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在歌唱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师生之间充分地互动与沟通,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节奏训练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最后结合多个环节,整体性把握歌曲的节奏,提高初中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教学质量。
        (五)教师要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音乐欣赏
         教学初中生由于处于由青年向成人过度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为此他们的内心世界孤独又丰富,为此教师要考虑到初中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音乐欣赏的要求;教师也不能够以偏概全,要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自身不同的情感世界和特点,为此在教学的同时留够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和学习,适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完成音乐欣赏的教学目标。
        (五)重视互动训练引导。
        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引导期间,认识到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相对较快,所以学生对新的知识内容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与求知欲望。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堂教学活动系统性地开展,学生的参与感、积极性逐步增强,那么节奏教学目标也能进一步达成。教师可以通过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在班级教学引导期间,让学生在不同的小组中,当教师播放节奏感相对较强的音乐曲目,学生统一进行拍手、踏脚等节奏训练形式,将个人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提升,让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之中,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能力逐步增强,同时还能体会到节奏的内涵特征与积极影响价值,在开放性、包容性的课堂之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也能逐步提升。
        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思考节奏训练教学有效性,结合现有的教学体系,思考影响学生节奏训练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更新先进的思想观念,全面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升华情感,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强化学生节奏训练实效性,推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卢双.核心素养下的节奏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45-46.
[2]蔡子聪.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14):176-177.
[3]杨垚.论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9(18):45.
[4]康金玲.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29):149-150.
[5]张进.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05):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