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特殊教育学校智障毕业生就业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张晓
[导读] 对于智力障碍(以下称为“智障”)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其就业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难点问题。

河北省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   张晓   065000

摘要:对于智力障碍(以下称为“智障”)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其就业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难点问题。如今,在教育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正视特殊教育学校智障毕业生就业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他们的就业率,进而在实现立德树人以及以人为本教育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奠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亟待处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现实情况,就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展开论述,分析了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新的借鉴。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毕业生;就业特点;有效对策
        一、特殊教育学习之中毕业生就业的特点概述
        (一)工种限制较大
        由于智障毕业生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大多都存在一定缺陷,这使得他们往往拥有较差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工作能力,进而喜欢一些模式固化与程序化的工作。相关调查显示,智障毕业的就业工种主要以两大类别为主,其分别是流水线装配以及服务类工种。而对这些工作来说,都有着知识程度要求不高、人员交流互动不太频繁以及重复性工作模式等特点,与智障学生的心智以及生理特点较为符合。目前,虽然在市场机械化日渐完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引进了诸如机械臂等设备,但依然有例如工艺品制作、手工品加工等工作不招人喜欢,而智障人士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社会人才需求漏洞。
        (二)就业渠道狭隘
         经过细致调查之后,我们发现智障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非常狭隘。在社会上,很多企业都对智障人就业有着较高的支持度,并且也能够依据他们的特点提供一些合适的岗位契机。然而,因为劳动安全责任条例等法律文件的影响,造成很多企业都担心承担智障人员的就业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在一些酒店等服务行业中,虽然没有安全责任条例的束缚,然而,为了保证顾客满意度和避免形象收到损害,他们也只能给智障毕业生提供一些后台操作性的低层次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也存在强度大等特点,使得智障人员的离职率较高。
        (三)大公司的青睐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智障毕业生进入国企、台资、合资以及外资等类别企业就职的人数较多,差不多能达到就业率两成作用。就这些公司而言,他们有着极为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比较开放化的智障人雇用态度,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度和关怀度较高,常常会为他们创造诸多就业或晋升的契机。此外,这些企业也比较支持特殊认识,智障就职人员普遍拥有较高留职率与就业稳定性。
        (四)家庭资源支持
        通常而言,智障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当属个体或私家企业了。这些企业为了应对社会不接纳以及歧视孩子的情况,都会为自家的智障孩子或其他孩子提供培训以及就业的机会。这也直观地向我们表明,家庭资源是推动智障生就业效果提升的重要动力,只要把握好家庭资源,发挥其支持就业的作用与优势,才能实现智障生就业形式的好转。



        二、特殊教育学习之中毕业生就业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职业课程
        为了优化智障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促使其就业率得到有力提高,特殊学校应当对智障生的工作样本特点进行细致考究,并以此为基点,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相应的优化,使其更具适应性特征。例如,学校可从某些对应工作的认知需求、社交需求以及体力需求等方面出发,增添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育内容,促使智障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序化提升,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效果。
        (二)提高师资素质
        近些年,虽然很多特殊学校对于智障生的就业问题极为重视,但师资能力较为欠缺。既有的教师多为普通教师,他们缺乏必要的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经验,这也直接阻碍了专业教学以及智障生就业效果。故此,为了推动智障生就业有效性的提高,特殊学校应当重视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扩展教师特殊教育理论以及方法的,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教学辅助者以及指引者的角色作用,进而为智障生就业与发展提供必要性、支持性的教育输出。
        (三)做好就业跟踪
         特殊学校应当加强职业转衔小组的建设力度,指派专业人员对企业的智障人才需求进行细致地调研,然后以此为基点,对智障教育进行深度优化,切实提高特殊教育的适应性。与此同时,转衔小组人员也要积极协商智障用人单位,精准把握对方的需求,然后开启定向的人才培养计划,让智障生就业效果更上层楼。此外,转衔小组要重视智障生毕业后的就业跟踪服务,及时性地给予其必要的支持,从而提高其工作稳定性。
        (四)家庭资源运用
        由于当前社会对于智障人才的接纳率依然不高,很多智障生的就业问题就主要依靠家庭资源来解决了,他们通常可通过家族企业或者家长人脉等资源来获得就业契机.而家长也能在智障生后续的工作中给予其必要的辅助以及监督,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他们更加便捷地适应相应工作。故此,若想实现智障等特殊生就业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学校应当对学生家长进行统一性的普查,与有就业需求的智障家庭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发挥家庭资源的优势,为智障生提供更多优质地实习以及就业路径。
        (五)加强校企合作
        特殊学校可以及牵线合资、外资等企业单位,精准把握其人才需求标准或者一项,并以此为几点,建立合作式以及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智障生技能培训的同时,为其更好地进行实习与就业提供必要保证。与此同时,学校应当积为特殊教师创设顶岗培训以及学习的契机,进而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同时,促使智障生能够接收到更为全面化和一体化教育,提高其就业能力。
        三、结语
        总之,促进特殊学校智障生就业既是地区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文明以及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特殊学校应当正视智障生的就业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不断优化特殊教育结构,提高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度,积极做好就业跟踪工作,同时要加强与企业以及家庭间的联系,构建全面性与适应性兼备的智障人才培养框架,为智障生的良好就业以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宇锦.吕家富,曾小惠.弱智支持性职业教育个别转衔模式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1(1):17-18.
[2]赵小红.弱智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概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4(1):58-59.
[3]潘福根.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C].重庆: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文集,2005:8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