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路构建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孙道新
[导读] 高中政治科目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发面发展。

夏津一中   孙道新

摘要:高中政治科目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发面发展。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会的得到提升,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将会以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为例,研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适当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给相关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教育;政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比较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学科,知识点多,教学内容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这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失去学习的信心。此外,高中政治科目是文科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讲解和背诵,教学氛围较差,学生在上课时会觉得课程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个教学现状,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在创新思维的带动下,学生才会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以下将会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环环设疑的形式引发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采取环环设疑的教学手段,以问题为线索,开展各类教学活动。面对未知的问题,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充满学习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结构性较强,知识点之间存在关联性,学生很难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而环环设疑的教学模式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一步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会觉得很吃力,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环环设疑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知识点的教学,教师要牢记这一点。在进行备课工作时,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其属性规划教学流程,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当教师向学生讲解“商品”这一名词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采取环环设疑的引导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商品必须是一个实际的物体吗?商品要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用于交换的物品才叫商品吗?通过提出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做出判断。等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又可以进一步设置疑问。市场上的水果和蔬菜是商品,但是父母对你的爱算不算商品?通过设置这个问题,又可以深化学生对商品的理解,并在心中产生一个结论。原来商品本身是存在价值的,并且可以进行交换。通过环环设疑的方式,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以多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层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式更加系统,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古板,并不适合应用于当代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主要是以老师为核心,学生能够自主分配的时间非常有限,这种教学模式下并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学生无法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在其中可以自由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在这个课堂之上,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手段,通过提问和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从而达成拓展教学内容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进行充分考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发散思维是指当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根据问题的属性朝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所以最终得出来的结论也是不相同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个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得到多种解决问题方式。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才能得到创新.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教学主题——如何正确面对外来文化。提出这个主题之后,教师要鼓励全班进行讨论,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是没有定向性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此外,不同的学生在发表意见时,其它学生也会从中得到感触,或许会暗自审查,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这个方面呢,接收到多个不同意见之后,学生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让学生掌握聚合思维方法
        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会开始接触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这类问题所涉及到的层面较广,需要学生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所以对学生本身知识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不过解决问题最关键的还是思维方式,如果思维方式正确,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质量都会得到显著提升。解决这类综合性问题最好的思维方式就是聚合思维。聚合思维一般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这种思维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比如在复习“市场调节及其弊端”这一课时,可借助一些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集中思维,让学生能够搜寻和问题相关的信息与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素材聚合起来进行分析,总结出最终答案。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个解答方式,他们的聚合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思维的带动下,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升,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这个状态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对此,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赟.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84.
[2]康继荣.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86-87.
[3]高建宏.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如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