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施现状及改善对策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余荣华
[导读]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逻辑性,对于高中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理解能力有着较高要求。

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  余荣华 365300

摘要: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逻辑性,对于高中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理解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为帮助高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数学教师可尝试对问题导学这种方式加以运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其综合水平以。本文在分析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当中问题导学的运用现状的基础上,对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当中问题导学的改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改善对策
        前言:思维乃是课堂问题的起点,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培养高中生学习习惯。其实,问题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是把问题当作出发点,积极引导高中生进行思考,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现阶段的课堂教学多是灌输式教育,尽管高中生在课上产生疑问,但是缺少思考以及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这对其学习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一、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当中问题导学的运用现状
        尽管当前人们推崇素质教育,然而因为教师教育以及培训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少数教师会对问题导学这种方式加以运用。实际上,很多教师都存在改变现有教学方法的想法,比如,根据一个问题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提问帮助高中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然而,实际教学期间,很多教师都没有给予高中生独立思考以及相互讨论的机会。多数教师在提问以后,会自己给出答案。还有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尝试对问题导学进行探索,然而收效甚微。高中生反应并不好,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参与思考以及讨论。可见,在课堂教学当中对问题导学这种方法加以落实还需要长期过程[1]。
        二、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当中问题导学的改善策略
        (一)设置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
        针对问题导学而言,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高中数学具有较强严谨性以及逻辑性,所以使得数学课堂非常枯燥,对于学生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有着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可通过强化自身幽默感,根据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使得高中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进行“借三角形”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就可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月球距离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多远吗?之后,数学教师可让高中生对这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在此之后,教师可告知高中生,古代时期并无先进科技,但当时古人已经估算出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同时给出古人的估算方法,从而调动高中生的探究欲望,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可将此当作新知导入的一个突破口,引导高中生带着具体问题展开学习以及探究。这样一来,教师可以给初中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让高中生在这个氛围当中自由进行探究,促使其学习效果不断提升。



        (二)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问题
        针对问题导学而言,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可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实际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同样需要提出不少问题。因此,在对课堂问题加以设计之时,教师需要确保问题具有逻辑性与系统性,并且各个问题件必须存在联系,这样才可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例如,进行“几何体”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就可通过高中生较为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正方体以及长方体来实施知识导入,同时设计有关的问题:在正方体对面的八个棱上各取一个中点,之后用到竖直切下相邻中点,剩下图形是何形状?高中生可根据问题在脑海当中对具体切割过程进行想象,进而得到棱柱形状。课堂之上,如果教师直接对棱柱知识进行讲解,即使高中生可以对棱柱对应的空间结构加以了解,然而也很难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深刻记忆,而且对提高其想象能力十分不利。然而,此时教师可对问题导学加以运用,能够有效弥补过去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掌握,同时还能对高中生想象能力加以有效培养。
        (三)培养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
        其实,当学生刚步入高中阶段之时,教师就需对其课前预习、随堂笔记以及课堂作业这些环节进行要求,这样可以对高中生学习习惯加以有效培养。而且,数学教师还需让高中生对学习期间所遇问题加以重视。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无论在知识难度还是知识容量上都有了大幅提升。所以,高中生需在有限时间当中对很多知识进行掌握,数学教师自然很难给予其充分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因为长时间遭受应试教育较大影响,高中生早已习惯于对知识进行被动学习,通常不会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因此,数学教师可借助问题导学这种形式来培养高中生学习习惯。数学教师通过培养高中生问题意识,可以引导高中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预习期间,尽量找出自身难以理解的一些知识或者问题,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可以及时向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请教,也可在课堂之上提出来。这样一来,可以让高中生时刻集中精力,对教师所讲内容认真聆听,从之前被动学习渐渐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调动高中生的积极性。
        从知识难度方面而言,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的难度要比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高出很多,而且各个知识间具有较强连贯性。所以,数学教师需培养高中生课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借助提问方式,教师可让高中生认真听课,全身心的参与到课上学习当中。而且,教师还可引导高中生进行积极思考,如果遇到一些难题,也不能轻言放弃,教师可引导高中生借助所学知识,思考怎样可以对这些知识加以有效利用,并且注意问题与现有条件间的联系。经过长时间的联系,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思维水平,并且增强高中生的学习自信以及解题自信。当高中生面对不同类型问题之时,可以进行合理分析以及推理,从而对问题加以有效解决[2-3]。
        结论:综上可知,就当前教学情况来看,问题导学实际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数学教师需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积极对教学氛围进行改善,设置问题情境,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问题,同时培养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斌瑜.谈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4):26.
[2]周建文.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4):35.
[3]马亮.构建高阶思维数学课堂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教研(数学),2019(11):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