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臧洪蕾 张文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意义。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 臧洪蕾   235300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砀山师范附属小学   张文    2353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意义。“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让学生掌握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技巧,以此更好的提升学习效率。本文重点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以此更好的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分析发现问题,对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通过问题解决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还能够让学生在习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也具备相应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原来的未知转化成已知,在这个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也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一、构建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是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问题之中,在这个情境当中也是让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将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解决将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情境的方式来为学生构造出来,这种情境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也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熟悉感。在数学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为此,这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在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是这样的问题,首先提出的问题要为教材内容知识的学习作为样的铺垫,然后问题的提出要能够体现出数学知识本有的逻辑关系,最后一个问题应该是能够让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参与问题分析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创设分析解决问题的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基于思维过程,对问题进行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对问题进行解决,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掌握,让学生用用灵活独特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要能够认识到对于问题的解决,总是在曲折当中才能够求出简捷的方法,在运用当中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在疏漏中具备缜密思维。为此,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才能够真正激发自身的思考能力。


例如一桶油连桶重38.5千克,用来一半之后连桶还有20.5千克,最后的问题是求出油桶重多少千克?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已经在作业中出现过很多次,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最终学生得出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一种:“36.5-(36.5-20.5)×2” 先求半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 再求全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2” 问题要求油桶重多少千克,只要把“总重量-全桶油的重量”,所以算式是“36.5-(36.5-20.5)×2 ”
        第二种:“20.5×2-36.5” 把20.5× 2算出一桶油和两只桶的重量,减去油和桶的总重量,就是桶的重量,所以算式是“20.5× 2-36.5”
        第三种:(20.5-36.5 ÷2 )× 2 ……
        第四种:设油桶重为X千克。36.5-(36.5-X)÷2=20.5
        ……
        学生的思维都价比较活跃,对于每种方法都能够清楚的说出解题思路,但是也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只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为此,可以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提问每种解题方法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采用“小步子”的方式方法,让中等和学困生都能够理解集体过程,以此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三、演绎拓展,强化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应用数学知识、原理、技能等到新的情境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拓展演绎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最终实现知识的升华,这是不断反思、归纳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应用以下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模仿性演练:在这种方式方法中主要是教师创设和其他课程学习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例如学校体育器材室有很多篮球,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上课需要拿走了15个,剩下的篮球是借走的5倍还少10个。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性演练: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环境进行着手,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在这个拓展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实践,从低层次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逐渐过渡到更高层次的问题。要能够认识到演绎拓展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的环节,也可以放在课后让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问题解决是时代发展新的使命,能够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将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解决将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情境的方式来为学生构造出来,这种情境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也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熟悉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掌握,让学生用用灵活独特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应用拓展演绎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最终实现知识的升华,这是不断反思、归纳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问题解决的提升策略,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1):115-120.
[2]魏雪峰,崔光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1):79-85+114.
[3]叶萍恺.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201-204.
[4]涂冬波,戴海琦,蔡艳,丁树良.小学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诊断[J].心理科学,2010,33(06):1461-1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