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课外活动课案例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黄洪章
[导读] 2018 年初,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一中   黄洪章  

摘要:2018 年初,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在进行秦汉历史教学时,我们充分发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实地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们为此设计了一节“史料实证”课外教学案例。
关键词:新课标,史料实证,课外教学,案例
        课题:佗城179姓氏“史料实证”教学案例
        一、活动情况
        活动时间:2019年11月3日。
        活动地点:龙川县佗城镇(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影剧院墙文字遗存,宗祠,百岁街,明代城墙,考棚。
        参加人员:“史料实证”课题组老师,高二级抽选的部分学生。
        活动方式:走访考察,动手取证,查找文献。
        二、活动主题
        结合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秦汉历史的内容,从佗城镇的历史遗存中选取材料,开展实地的史料实证教学。
        三、课时安排
        1个下午
        四、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1、必修2及必修3的部分内容,对新课程标准中的五大核心素养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目标
        通过现场实践,选取相应史料,实施“史料实证”教学,理解佗城从古到今的社会变化,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六、教学过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
        材料二 “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
        (见《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
        材料三龙川县佗城镇政府曾经派出多个工作组,着手调查当地18个行政村姓氏史料,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上门挨家挨户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佗城镇会聚了179个姓氏,其中该镇佗城村目前就包容了140个姓氏。


具体姓氏统计如下 :
        (按笔画排列)丁、刁、卜、万、乡、于、卫、马、孔、尹、文、方、毛、牛、王、邓、三、韦、丘、乐、付、冯、占、包、古、卢、叶、宁、左、未、甘、田、申、白、石、邝、龙、任、伍、关、农、刘、吉、吕、壮、孙、安、尧、庄、朱、江、池、汤、许、邬、阮、齐、匡、何、余、劳、吴、员、宋、张、李、杜、杨、汪、沈、沙、肖、苏、连、邱、邹、陆、陈、麦、疗、冼、卓、周、官、尚、屈、巫、庞、承、林、欧、练、罗、苗、范、郑、金、侯、俞、南、姚、柳、段、洪、胡、费、贺、赵、郝、钟、院、骆、莊、候、党、凌、唐、徐、泰、涂、烧、秦、翁、莫、袁、资、郭、钱、陶、顾、高、崔、康、曹、粱、萧、隋、麻、黄、龚、盘、傅、彭、揭、普、曾、温、游、程、童、舒、葛、董、蒋、覃、谢、超、辜、韩、鲁、蓝、詹、赖、雷、廖、熊、管、缪、翟、蔡、谭、樊、潘、颜、黎、薛、戴、鞠、魏。
        问题:龙川置县,姓氏奇观,史载不全。以上三则材料可以互证吗?
        教学解读:
        (一)学会辨别史料,判断史料价值
         材料一、材料二史料,来自《史记》,基本可作信史看。
         材料三佗城姓氏,代代相传,持续不变,既是历史遗存,又是流动的活历史,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通过解读史料,分析历史问题
        材料一,“(秦)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可知:龙川置县始于秦代,其时即行郡县制度,结束了南越原始或半原始的无政府状态,越族人一夜间成了大秦子民。
        材料一 ,“(秦)略定杨越……以谪徙民(因罪而被罚迁徙),说明迁入者除官兵外,又让带罪之人移民。材料二,(尉佗)”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大批量女子南迁,与军兵婚配,生息于龙川佗城。
        (三)通过运用史料,论证历史观点
        佗城成为岭南客家先民聚集之地,时间久远。至秦代,当年征战将士、谪徙之民、无夫家之女等,人数众多,光是“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他们来自广袤千里的中原大地,人多当然姓氏繁杂。他们在佗城聚集生息,姓氏不变,宗祠遍布;在其后虽可有新的移民,但并无规模性移民记载。当今佗城镇会聚了179个姓氏,有笔画最少的丁、刁、卜姓,也有十七画的戴、鞠、魏等姓,还有僻姓占、米、农、官、院等;除单姓外,也不乏欧阳等复姓,姓氏总数占《百家姓》438个姓氏中的40%,成为姓氏奇观,定与秦时尉佗历史相关。
        从以上辨析、解读,我们认为三则材料可以互证。秦时开疆拓土,龙川实行县制,但《史记》记载略显单薄,佗城众多姓氏可证其集权下的规模移民;而《史记》作为信史,记录了中原人口的南下,证明了当今佗城姓氏奇观的由来。佗城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发轫之地,其文史价值和政治意义十分重要。
        教学反思: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一个教学案例,就是选择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真实而又典型的史料,作为教学素材和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辨析、诘问,探寻历史的真相,由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作为课题研究的课外活动课,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身边的历史,从现场实地感知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家国情怀和学科实证精神。因此,基于高中学生的历史水平,史料实证问题不要设计得过难过深,也没必要真正象历史专家一样去考证久远的历史。本节案例说明:重实证、坚持论从史出是开展史料实证案例教学的精髓。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