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王强
[导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后,各地各校纷纷掀起学习新课标的的热潮,课堂教学也纷纷要求按照新课标来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    王强

【内容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后,各地各校纷纷掀起学习新课标的的热潮,课堂教学也纷纷要求按照新课标来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结合在听课和教学过程中反思,就历史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一些分析。以便在以后的历史教学和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上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  家国情怀  问题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公布,新课标中规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而其中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起到价值引领作用。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几个问题,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防止家国情怀教育中的极端爱国问题
        一次在听一节《抗日战争》的公开课时,上课老师播放了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看着同胞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学生们群情激奋,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我们应该杀日本人,为同胞报仇雪恨,而老师这时并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是满足于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殊不知我们反对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是发动战争的法西斯势力,而日本的普通百姓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抗战时期聂荣臻元帅不就收养了两个日本孤儿吗?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我们都能对不同的日本人正确对待,何况是处于和平时代的我们。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要理性的爱国,防止极端爱国、盲目爱国。
另外,我们学习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记住战争,而是要反思如何避免杀戮,避免战争,共筑和平。如果那位老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我们今天如果想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只有发展壮大自己,实现国家富强,这样才有实力遏制战争,从而避免战争,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由此教育学生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发奋读书,报效国家,承担起民族大任。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家国情怀教育应该是理性爱国、责任爱国。
        二、防止家国情怀教育中的空洞口号问题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家国情怀的表现,邓世昌誓与日本战舰同归于尽也是家国情怀的表现。如此等等,但这些都停留在课本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太远,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历史课堂上家国情怀教育变成了抽象的概念,空洞的口号,课堂上老师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的说教上,学生则感到索然无味。
        因此家国情怀教育也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心灵的震动,自然而然地产生爱家爱国之情。如讲述中国古代手工业时,我们就可以以肇庆端砚为例,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端砚的历史、生产过程、工艺技术等各方面信息,从而让学生了解古代手工业的形态、特点等知识,并油然而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新课标指出家国情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因此,家国情怀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空洞理论,而是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热爱国家、建设国家的具体行动之上。



        三、防止家国情怀教育中的狭隘民族问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中讲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结束,恐怖主义日益猖獗,构成对世界和平安定的重大威胁。为了让学生对恐怖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笔者播放了“9?11”事件的视频片段。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纽约世贸大厦时居然有几个男同学在大声欢呼。这一幕令我十分惊讶,几千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了,难道不应该难过和悲痛吗?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教育十分必要。
        于是,我专门搜集整理了恐怖主义的相关知识,从恐怖主义的发展历程、危害、特点到恐怖主义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恐怖主义的相关知识。最后形成共同的认识:面对恐怖主义威胁,全世界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构建和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家国情怀要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具有民族自信心;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世界意识。
        四、防止家国情怀教育中的僵化不变问题
       《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国情怀自古就有之,而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既一脉相传,又不断丰富发展。
        因此,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家国情怀的核心内容,也要注意家国情怀新的内涵,做到与时俱进,防止僵化不变。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既重视对本民族和国家的情怀,又关注人类命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顾玲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之误区和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9(6):70-71
[3]余冬意.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之误区[J].中学历史教学,2018(5):23-24                                                                    [4]李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