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王万富
[导读] 德育教育是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核心,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塑造、价值观念培育、认识能力蜕变、精神境界提升有着重要价值。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均县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万富 442718

摘要:德育教育是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核心,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塑造、价值观念培育、认识能力蜕变、精神境界提升有着重要价值。在小学学生班级管理中,应该以营造和谐性、长远性、发展性、人文性德育生态为抓手,促使学生在良好德育生态的感召下,不断发现其价值、认识其个性、提升其修养、增强其意识,在科学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班级与成长关系、协作与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提升其生命质量,明确个体与集体作用,完善其精神境界,促使其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对于班级德育生态的构建,让学生在受感染、被熏陶之中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关键词:小学学生;班主任;班级;德育生态;实践路径
        站在德育生态建设的视觉重新审视小学学生德育,可以发现,我们目前的班级德育模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够关注,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与自主意识,淡化德育活动的开展,轻视德育生态的建设,缺乏德育文化的感染等弊病,直接制约了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应该站在德育生态建设的角度,加强对小学德育现状的剖析,立足学生实际和发展需要,结合小学德育现状与教育目标,以德育生态建设为突破,切实营造更符合小学学生德育需要、顺应小学班级德育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融入具体德育生态,感知其作用和价值,认识其发展与定位。为实现德育生态建设,促进德育效能凸显,提升学生德育质量而奠基铺路。
        一、加强小学班级德育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班级德育生态的建设直接决定着班级管理的质量与德育教育的效能。然而,与学生、家庭、社会定位不相契合的是,目前很多小学教师对于班级德育生态的建设不够重视、不够关注,并未将德育生态建设置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位置,导致学生发展受阻,也间接性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1.班级德育生态环境不够充分
        由于教师对德育生态作用的认识不足,以致很多班级内缺乏具有人文性、生动性、感召力、影响力特质的德育环境。教师的不重视,学生的不关注,使得德育生态的价值和意义无法凸显。一方面,班级教室内针对性德育园地、专栏、素材、资源比较匮乏,学生无法在具体德育生态内感知德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言行、举止上比较淡化德育生态的作用,比较鲜活的德育案例并未切实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学生也因为感染熏陶不够充分而无法于思想认识深处得到教育。
        2.班级德育生态建设不够科学
        小学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品格修养方面的塑造与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脱离了德育生态的影响,往往会因为体验、认识不足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然而,目前的很多班主任在班级德育生态建设上依旧存在措施不足、方法不力、效果不佳等弊病。一是在德育生态建设上,缺乏活动支撑。往往以单纯说教替代德育教育,学生并未在思想和认识上得到实质性教育。二是在德育措施落实上,脱离学生现状。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加之教师的德育教育与德育生态建设与学生生活体验严重脱节,使得学生面对被动接受、缺乏活力的德育生态而产生懈怠心理,德育生态建设的作用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小学班级德育生态建设的实践措施与路径
        在小学班级德育生态建设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驱动,设计、构建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的德育活动,营造、创设出具有和谐性、人文性、生动性的德育环境,以驱使学生在直观、形象、鲜活的德育生态感染下实现发展和提高。
        1.借助德育生态,提升生命质量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参与、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主要构架,借助诸多教育元素作用的发挥而凸显其功能。因此,在小学学生班级德育生态建设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夙愿为驱动,充分关注学生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意愿,让整个德育生态为学生发展而服务。一是在价值导向上,凸显学生需要。与抽象空洞的说教相比,小学学生更喜欢直观形象的感知。教师应该在充分考量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将诸多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鲜活性的德育内容融入具体生态,给予学生思想、情感、心灵以强劲冲击,使学生深刻理解德育价值,实现思想道德、情感意愿、价值倾向的切实转变。二是在目标指向上,创设有利环境。通过学生身边鲜活、生动、有趣案例、资源、素材的引入,将其融合至德育生态建设环境,让学生在不断学习、认识、理解中不断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生命活力,使学生的精神生命境界得到不断拓展和提升。
        2.利用德育生态,确保协作共生
        学生是班级的个体,其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品格修养直接决定着班级德育生态建设的上限。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关系,在确保学生与班级和谐共生、互促并进中得到发展。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不断提升其德育素养,为良好班风的树立、育人目标的实现、德育质量的提高而给予保证。另一方面,借助对班级功能的发挥,打造出适合学生需要,符合学生现状,满足德育定位的德育生态,让学生在和谐、健康、积极、蕴含正能量、凸显德育性的德育生态而创设条件。
       3.依托德育生态,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班级德育生态的建设,离不开策略、措施、技术三个层面的支撑。策略上,设定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长效性的德育神态建设机制,并按照既定规划,做好落实;在措施上,将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级活动置于具体德育生态,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不同形式的德育措施作用下促使学生发展蜕变;在技术上,多给予学生参与、体验、感知的机会,让学生进入具体德育生态、投身不同德育氛围,实现提高和发展。
        三、结论
        总之,小学班级德育生态的建设,既符合学生成长现状,又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教师在班级德育生态建设实践探索、措施落实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处理师生的教育关系,切实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制约,尽快走出德育局限,构建科学而高效的德育机制,使学生在身体上茁壮成长,在心理上更加健康,在思想上不断提升,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情感上获得满足,在价值上实现蜕变。不断增强德育生态建设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在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中走向更加璀璨美好的未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