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张爱兰
[导读] 在当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将目光转向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

新疆哈巴河县哈巴河中学  张爱兰

摘要:在当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将目光转向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随时随地进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成为了语文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是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生不可缺少的学习项目,如果能将初中语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其带来的效果会是事半功倍的。
        1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传统教育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在有些学校和家长的眼里,学习成绩永远是第一位的。学校要学生的成绩来提高升学率,提高学校的声望和名誉;家长则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孩子考进优异的学校。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会提上日程,相反会被认为是无用之举,无益于教学工作,而且浪费时间,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没有发展的空间。此外,传统教学模式有些过于枯燥乏味,学生不仅对其没有兴趣,而且会由于教师的严肃严格,产生抵触心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
        1.2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不够灵活
        在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得到重视,甚至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个很好的开端,但教学时,有的教师只是读书本上的知识,只是浅显地讲了其中的道理,学生听得茫然无措,不知到了实际情况要如何去做。学生只是上课期间听了,但没有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等到下课之后,学生就讲课程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效果,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教学资源。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
        2.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施行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传授出健康的心理教育,给予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位教师,一定要有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塑造出自身的形象,为学生做表率,当好学生的榜样和模范,在学生心中树立美好的形象,这样才能向学生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念,将自己的思想渗透给学生,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


可以想象,一个玩忽职守、对学生非打即骂、自身形象差的教师,一个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教师,学生更容易接受第二种教师的思想,更愿意听取第二种教师的教诲。所以,教师更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优秀合格的人民教师,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学生。
        2.2以教材为主要载体
        鉴于当前的教育界现状,学校和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渠道,那么,教材便成为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每篇都是教育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有很深的意义,很适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背后的内容,由一到多、由点及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平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下朱自清写这篇散文时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由朱自清的父亲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父亲对自己关爱的每个细节,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再由朱自清搀扶买橘子回来的父亲,教育学生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样,在讲课文的同时,向学生传授了父慈子孝的真挚情感;再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通过对比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就教会了我们自信、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奋斗精神,后来愚公移山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象征。
        2.3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到处都可以寻找到语文的踪迹,因此,教师就要练就一双慧眼,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以此来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有的学生因为身体或者心灵上的残缺,就变得内向自卑,不愿与人交流,为此导致学习跟不上节奏,一落千丈,而更加妄自菲薄,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相反,有的学生家境优越、条件高出同龄人百倍,于是产生了骄傲自满、看不起人的心理,目空一切,对学习抱着走过场的心态,认为自己足够优秀,不用好好学习也是可以的。基于此,教师就可以用教材中的案例来启发学生,教师可以用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故事来启迪有身体或心理残缺的学生,鼓励他们用顽强的精神和毅力,克服困难、自强不息,让自己变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对于骄傲自满的人,则和他们认真谈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不足的地方,要学会取长补短,而不能抬高自己,贬低他人。
        总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的束缚,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来,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秦正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科技展望,2017(13) .
[2]曲湍雅.浅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5(17) .
[3]黄飞勤.浅议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