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陈巧玲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陈巧玲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其中主要包含:学会学习、人文底蕴、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以及责任担当。

广东省兴宁市第二小学   陈巧玲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其中主要包含:学会学习、人文底蕴、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以及责任担当。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基本,培养学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将研究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创新思维,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有效方法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相对较强的学科,相对于小学阶段涉及的所有学科都具有较高的难度。所以说,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的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得到充足的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较好的引导学生能够在相关情境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课堂活动中做到敢于质疑,将原本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重组,而后转化,做到推陈出新,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热点的内容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从而较好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现状
        就目前阶段来讲,教师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较为普遍出现的状况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主要以自我为中心,只是运用较为单一的口述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不是很重视于学生的互动、沟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积极性[1]。在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的时候,就会发现: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与枯燥,若教师在课堂还运用枯燥的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学生出现较为强烈的厌学的心理,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自然不高。在新课改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的越来越明确,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基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较好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每一个学科的知识发展形成的过程都是依赖于对其不断地质疑探究,所以说对知识进行质疑,能够较好的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掌握知识体系与结构,探究得到真理[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还要困难,主要原因是由于解决问题,可能只是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的过程。但是提出问题需要,其具有较强的创造力。所以说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引导、鼓励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产生质疑思维,从而较好地形成数学思维体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具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这一特征运用起来,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养成完善的数学思维逻辑体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能够将课堂归于学生,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室是课堂的引导者,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日常生活场景,用兴趣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在对数学课堂进行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模式,将学生心理情绪调整到最高涨的状态,激发其对数学知识深入了解的欲望,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其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较好的数学思维。例如,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中的《数学与饮食》课程中,涉及到购物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售货员与顾客,每个售货员所贩卖的饮料大小不等,分为大瓶与小瓶,小瓶每瓶300毫升4元钱,大瓶每瓶500毫升5元钱,询问学生一共需要买1000ml的饮品,怎么购买才最划算?设置这样的生活场景,做到将数学回归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其数学思维。
        2、创设具有悬念性的场景,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的开端就是对问题产生疑惑,在不断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将新数学知识与旧数学知识进行有机地联系结合在一起,在学习新知识体系的时候,可以设置悬念.例如: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放映不同的题型,让班级内学生共同作答,教师也参与作答,在学生计算出第一道题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所有的答案写完,学生就会很佩服教师,以教师为榜样,不断的探究教师是怎样做到快速的解决问题的,学生就会带着这一疑问与悬念在问题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设置这样具有悬念性的教学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个合格的数学课堂,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入的探究。例如,在学习《圆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需要让学生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上述公式中探究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后再将计算圆面积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自主研究该如何计算圆的面积?为什么?具体的办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模式,再派小组成员上台进行演示计算。班级内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向演示人员进行提问,创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不断的探究中内化知识,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从而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语: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阶段教师的关键任务,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较为显著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以后各科的学习活动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鹤芬.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20(12):109-110.
[2]王晓丽.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11):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