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探索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李金伟
[导读]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在思维的发展时期,也是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时候就引入核心素养的概念,通过合理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的素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贵州省仁怀市盐津第二小学  李金伟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在思维的发展时期,也是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时候就引入核心素养的概念,通过合理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的素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而数学学科作为很多后续学科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将来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否适当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乃至将来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创新
        1.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在品格能力形成时期的重要的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质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抽象、建模、运算、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影响着学生此后在其他相关方面的学习以及工作的能力。因此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的方式技巧进行细致的琢磨,能做好关键时期的引导,辅导学生将课程知识与实践中获取的能力、知识、经验综合起来,切实的达到素养教育的目标,将核心素养培养贯彻到教学活动之中。
       2.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观念仍旧比较传统
       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的教师仍然习惯性的采用传统的以讲解和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罗列讲解,总结公式和思路,并且记性大量真题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但数学本身虽然是一种工具,却是非常重视逻辑和技巧并重的学科,逻辑思维和提炼能力与运算技巧同样重要。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总结,要求学生反复记忆公式与解题的成型技巧,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无法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还需要抄录大量的板书笔记,而由于课时时间相对有限,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抄录笔记之后,学生很难在课上对知识进行理解、思考、梳理,课下需要再次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复习,久而久之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其他需要应用数学作为工具的学科的学习效果[2]。
        3.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3.1增强教师业务素质
       要想切实的把小学数学中的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保证小学数学教师拥有教学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教师本身有足够的业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


同时学校或相关机构也应对于数学学科进行一些分析,明确学科的教学特点、研究学科的理论知识、总结教师应有的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制定为一个统一的标准,以此标准作为教师的培训标准以及考核标准。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完成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发的进行思考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成果[5]。
        3.2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趣味
        在现如今的信息与网络化时代,应该增强对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强课堂趣味,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可以通过在互联网或者学校的学习资源库中进行搜索查找,通过引入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教育素材的方式,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传统的以口述讲解为主的方式带来的枯燥感。另外也可以将传统的板书内容等制作为电子课件发放给学生,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在课上为了进行抄录笔记所消耗的时间,有效增加课堂容量,另一方面,电子课件中可以通过多样的色彩、格式、动作等,对于知识的重点进行标注梳理,更利于学生课后自行复习和理解[6]。
        3.3引入创设情境,增强实践交流
        小学数学中有着很多的应用类知识,同时也是相对困难的教学点。在这些方面的教学中应该积极的引入情境创设,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恰当的实践,辅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比如在图形认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拼接模型等,通过对于模型姿态的变换,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角度等概念。在进行分类认知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引导类的方式,设置一些与学生自身相关的问题,比如让学生分辨分类方式是年龄、性别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其他分类方向的思考,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逐步深入的进行思索,更好的对知识点产生理解[7]。在进行方程式的教学时,可以将方程式中的参数带入到课堂现有的实际的物品中去,比如设置“N张课桌有4N个桌腿”等场景,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到抽象的参数N的用法与意义。甚至可以开展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一些度量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用不同制式的尺子等度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通过对比测量结果,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不同的度量方式、不同的度量单位对于同样的物品的测量结果,还可以引申的理解到绝对和相对的关系[8]。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思维特性,规划恰当教学计划,并且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保证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学习效果,并进一步对于学生的核心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靖.浅探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J].学周刊,2020(09).
[2]马玉山.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J].学周刊,2020(09).
[3]江伟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活动开展研究 [J].科技风,20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