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李捷
[导读] 地理探究性学习主张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这不但能够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更是培养现代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李捷

摘  要:地理探究性学习主张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这不但能够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更是培养现代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进行了具体的建议,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活动”和“问题研究”、利用教材里个别知识的延伸点、利用时事热点、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等作为探究的素材,旨在帮助更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地理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地理探究性学习一定要结合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理学科知识分为概念知识、特征知识、分布知识、成因知识、规律知识等,不论哪一类知识在教学中都应该依据其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方式选择,针对适宜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的知识开展。因此地理探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探究主题可以源于课内,也可以是课程教学以外的内容,比如时事热点的讨论、日常地理问题的研究、社会现象的调查等,总之凡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问题都可以成为地理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1.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活动”和“问题研究”作为探究的素材
        笔者发现各版本的地理教材中都有大量的“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有些活动侧重于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归纳,例如人教版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一节里的“活动”即是让学生通过读图、读表等形式,自主探究分析,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结论;再例如,人教版必修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里关于乳畜业的“活动”,是运用西欧的乳畜业发展为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等从气候、地形、市场等方面综合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和生产特点,加强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了教学主体性的思想.有些活动则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例如,人教版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里的“活动”是通过让学生制作三圈环流的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气流运动的特点和各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再例如,人教版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里的“活动”是通过向书脊里倒细沙小米的实验来模拟河流冲积扇的外部形态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思考实际河流搬运物质的情况。同样,人教版教材里的每一章的章末都有一个“问题研究”,例如人教版必修1的问题探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就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结合上一章节学过的行星地球的相关知识,最终通过分组合作规划出月球基地的样子,探究侧重于过程和方法,其结果具有开放性。“活动”和“问题研究”是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源素材,教师用书中均有关于“活动”详细的指导和说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在教材的指导下高效的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可以利用教材里个别知识的延伸点作为探究的素材
        在教学中有些知识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或者学生的经验不足以为知识提供支撑,那么这些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就会显得晦涩难懂,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地理探究性学习,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内容。例如,在讲解太阳高度角的知识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指的是当地时间12点,这对一直使用北京时间的新疆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此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寻找最短物影的时刻来确定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并通过所学解释为什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不是出现在北京时间的12点,学生通过探究即可理解并准确记忆,该教学难点随即顺利攻克。再例如,学习《全球气候变化》一节时,由于时间尺度过大,对于高中生来说对近几年全球变暖的事实根本无法深切感受,探究可以从接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访问家里的老年人,请他们回忆自己孩童时代对气候的感受,并描述这些年来亲眼见到的气候变化,学生通过调研即可从中深切了解气候变暖的事实。
        3.教师可以利用时事热点作为探究的素材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在教学中可以将书本上的内容与时事热点相联系,从而进行探究,有助于消除教材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感,同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心系天下的良好品格。例如,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二胎”这一热点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地理探究性学习来解释为什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会从“独生子女”向“全面放开二胎”进行转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人口政策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再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一带一路”这一热点话题让学生探究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该线路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从而使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更好的理解交通布局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4.教师可以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作为探究的素材
        乡土地理是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因此乡土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学习资源,但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除了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乡土地理的内容,一方面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迁移和深化,另一方面也能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例如,进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节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地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乌鲁木齐的地图,访问长辈或走访一些交通、科研规划等政府部门,了解乌鲁木齐交通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写出调查报告在课上进行交流总结,既是对教材里原理性知识的验证,又促进了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再例如,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调查乌鲁木齐的污染情况,找到污染源以及污染类型,并探究其产生污染的原因及影响,从而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深刻的理解城市化所带来的负面问题。
        内容选择是地理探究性学习的灵魂,内容选择不当,勉强设计开展的探究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无意义探究,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慎重的选择,针对适合开展探究的内容进行精心的问题设计,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在教学中实施地理探究性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