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于幼儿不良习惯的纠正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贺姣姣
[导读] 培养幼儿的自理生活能力

陕西省咸阳市新投幼儿园        贺姣姣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生活能力
        培养孩子在生活附理能力上能够有能力自己单独做事情,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小男孩,能够将他的生活的小房间整理得有条有序,还能够主动帮住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大人不敢放手,孩子就没有机会自己动手尝试,当然不可能获得自理和独立的能力。独立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能力之一,需要通过后天培养才能获得。聪明的家长此刻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即使孩子倒水时泼湿了沙发端碗时打破了碗,也不要责备孩子,因为这只是他学习独立时的小小失误。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立和做人大胆放手让孩子尝试,才能帮孩子迈出走向独立的第一步。我要自己做这句简单的话。往往发自孩子的内心。孩子尝试做事时,家长如果横加阻止,或者过多地加以指点,往往会使孩子失去尝试的兴趣甚至引发逆反心理。聪明的家长会选择侧眼旁观,任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最初孩子会经常把衣服穿反、扣子扣错 . . . . 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家长总是要带着笑容在一旁观看然后引导孩子评价自己做的结果,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找出不足之处这样孩子下一次就能做得更完美。在孩子能力允许和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刚学会穿鞋的孩子不会在乎自己是否弄错了左右脚,他们高兴的是我终于学会了若家长及时给予鼓励,祝贺孩子 “学会了”, 孩子下次就会做得更好。家长的赞誉语言将给孩子的尝试带来很大乐趣,顺利地引导孩子逐步学会自理。所以在孩子还没入园的事情,家长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在孩子能够自主行动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比如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让其帮忙拿些小物件,让其开始学习自己穿衣服,让其自已穿鞋子,开始叠自己的被子等。对于孩子在学习期的表现我们要对其进行肯定的表扬,不管做得好与坏。比如在幼儿第一次自己叠被子的时候,我们面对孩子叠得一团糟的被子,有些家长会对着孩子进行不合理的教育,认为孩子做得差就不应该做。


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信心,在以后面对新生事物就缺乏信心。但是我们如果换成一种赞赏的姿态,同时含蓄的指出哪里的不足,那么孩子就会收到鼓励,在以后就会越做越好,从而建立起独立做事的兴趣及信心。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同时在孩子进步的同时给与表扬和鼓励。
        二、培养幼儿行为自主能力
        培养行为自主的能力由于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所以家里中任何事情都不让孩子参与,不重视幼儿的劳动习惯培养使孩子缺乏锻炼,也从而养成了幼儿娇气的坏习气,大一点之后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在孩子幼儿期家长不管有多忙,都应该经常性的带着孩子出去,让孩子同外面的世界相接触。比如在一个广场中,就应该让孩子自己行走,自己发现新生的感兴趣的事物,同时在起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在不存在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尽量不干预孩子做事。在孩子做出危险的举动时候,对于可能拿东西扔其他小孩子的一些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发现并且严厉的制止,在制止的同时给他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从小懂得和睦相处、相互平等对待,学会与其他孩子共同做事情收获到快乐,从小建立起友谊。
        三、家园相结合
        家园相结合培养幼儿《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知识,共同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园内老师要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面与家长达成共识,端正家长的态度。幼儿园与家长要相互交流幼儿的发展状况,不要只报喜不报忧,让双方都能够完全了解幼儿,对于孩子的长处要共同进行引导使其发展。对于孩子的坏习惯,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与幼儿园同步进行,不要在幼儿园进行改正在家又养成,这样反反复复最终误了孩子。正确教育和指导孩子,从而形成有利的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的劳动成果,让幼儿丢弃坏习惯,使其向积极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方面的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躐而就的,需要从一个陌生到熟练在到自由化的积累的形成过程,由于孩子还小所以要完成这个过程是必须反复训练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实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