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无端崖之辞》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夏芳
[导读] 结合县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学情以及我们语文教师的教情,努力推进文言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高中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高中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从而使高中生领略感受欣赏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安徽省霍山中学  夏芳  237200

摘要:结合县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学情以及我们语文教师的教情,努力推进文言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高中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高中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从而使高中生领略感受欣赏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  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其中之一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它指的是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体验、欣赏、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与品质。联系到我们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即为通过带领高中生阅读鉴赏人教版语文必修1至必修5这五本书中的古代文学单元的课文以及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两本书中的诸多经典优秀作品、品味其中的语言艺术,从而引领他们体验丰富情感(比如《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篇中对齐人妻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中所蕴含的丰富复杂感情的体会)、激发审美想象(比如必修5《逍遥游》中对小大之辩和有用无用之辩的体悟与理解)、将自己对作品的阅读感受流畅、清晰、准确地或用口语或用书面语表达出来,力争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透过文言文文本体会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以期最终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具体结合这段时间在《庄子》部分的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来谈一谈培养高中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选修模块《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五单元《<庄子>选读》共有五篇课文,内容较多,可毕竟只是选修课文,所以教材得做取舍处理。而这一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我是结合学情及教情有我自己的策略,做了设想与安排。第一节“无端崖之辞”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总共有七则,我这一节课选取其中第1则、第3则这两则选文,尽量带领学生们来理解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即使不能面面俱到,能够做到让他们领略庄子文风最鲜明的一个特点 “奇”,进而能够有所得、有所悟也便是向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维度迈进了一步。
        先是导入,以“说不尽、说不准、说不透的庄子”导入,就激趣上来说,效果还可以。生字、新词、难句安排学生课前自行结合工具书以及课本注释预习,我们这节课课堂上主要任务是对庄子思想的理解,最终达到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1]说的便是第1则选文《庄子?徐无鬼》。在这一则中,庄子不是单纯地为我们讲述匠石运斤成风的寓言故事,而是在说人生在世,能遇到一个真正懂你、信任你、支持你、配合你的知己是多么得重要且难能可贵,同时又是多么得幸运!你且看庄子他老人家在去给别人送葬路过惠子的墓穴时怀念惠子感慨说自己自从惠子去世以后再无知音。


这跟我们所熟知的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典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多么令人惊奇!
        这里,我适时安排学生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题,展开自由讨论与发言.从学生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出,他们能读懂第二题中的两段文言文,并且从中读出了原来庄子与惠子两个人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且还常各抒己见各执一词,然而却并未影响二人间真挚的友情,并且学生们还能说出在当今现代社会,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能遇到一个好的对手是可贵的,要珍惜对手,所谓高手与高手的竞争更能帮助人成长。我觉得他们这样的解读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并非只是把第1则选文仅仅当成一小段文言文文本在对待,那么,可以说他们对这第1则做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
        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好心办坏事七日凿开中央之帝浑沌七窍却也因此断送了浑沌性命的寓言故事大胆又奇特,从中告诫人们“有为”之害,这便是第3则选文《庄子?应帝王》。鉴于在我们学校高二上学期已经学完了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那本书,所以对于其中选的柳宗元的那篇《种树郭橐驼传》学生们并不陌生,于是我便趁此机会再次旁敲侧击让他们重温柳宗元在文中所阐明的道理是什么并随机抽了两位学生回答,他们基本都还能说出柳宗元的用意在于告诫为官者、为王者治理百姓和天下时就像种树的道理一样,必须遵循事物和自然的规律。这个环节之后我再带领他们欣赏《庄子?应帝王》,果然,效果不错,他们自己很快就能悟出原来这里的庄子的用意也是告诫我们做事情要依循自然规律,不能仅凭一己的主观臆断猜测他人想法,否则只能事与愿违。我认为到此为止,学生们做到了预期的目标即“审美鉴赏与创造”。
        环节进行到这里其实按说也差不多可以了,正巧,我突然想起前不久偶然获得的一段非常不错的视频资料——《于丹<庄子>心得之认识你自己》,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我索性在班班通上利用多媒体给他们当堂播放了这一小段解说选文第3则《庄子?应帝王》的视频.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看得非常专注,看完以后我问他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其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视频中于丹教授说庄子用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让他印象深刻,并且讲述了他自己一段亲身经历,话语间很动容,其他同学反响也很好,当时我也很受触动,我觉得这个同学就是在做认识自己本心这件事,觉得这节课能够有幸跟我的学生们一块儿学习、探讨、交流《无端崖之辞》中的一两则,领略了其中展示出的庄子的“奇”之文风,并能够努力去达到“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维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这里“审美鉴赏与创造”中的“创造”了。
        如果非要说我用了什么策略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一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能力的话,我想说,首先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心,有想要做好这件事的信心,迈出敢于尝试和改变的第一步,持之以恒,按照庄子所说顺着自然规律去做,为人处世、看待问题都立在高处。对于我们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既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句式需本着朱光潜先生教给我们的“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态度来字斟句酌地处理,不折不扣地做好归纳、整理、积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2]——于我们的高中生们而言,才能在文言文阅读学习中渐渐养成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同时领略、感受、欣赏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才能最终慢慢形成语文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