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戏曲活动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张露
[导读] 戏曲活动具有特殊的魅力,它不仅能够在语言、造型、服装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更能体现作品创作年代的文化氛围。

平顶山湖光幼儿园  张露

摘要:戏曲活动具有特殊的魅力,它不仅能够在语言、造型、服装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更能体现作品创作年代的文化氛围。本文对戏曲活动在幼儿园大班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就此提出相关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大班幼儿对戏曲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参与戏曲活动的热情。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戏曲活动
        引言:幼儿是国家民俗文化的继承者,更肩负着将其发扬光大的重任。加强幼儿园大班戏曲活动的应用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更能弘扬我国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此外,在进行幼儿园大班的戏曲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强幼儿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实现多种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
        一、戏曲活动在幼儿园大班中的教学现状
        首先,戏曲活动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传承过程中的断档现象严重,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外来文化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冲击。人们逐渐离开戏曲活动作品发展所依赖的土壤环境,融入了现代都市生活,严重影响了戏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许多大班幼儿瞧不起传统戏曲技艺,不愿意为之投入气力,且戏曲活动的可创新度不高,难以符合幼儿的审美需求。其次,当下幼儿园大班戏曲活动教学的普及程度不足,对传统戏曲活动的关注、认知、喜爱程度不高。特别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大班幼儿,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于戏曲活动中所展现的人生百态并不了解,更喜欢接纳新潮、时尚的艺术产品。仅靠幼儿园课堂教学难以全面展现戏曲活动的艺术美,无法深入挖掘、整理、传承优秀的传统戏曲活动。最后,部分幼儿园大班教师及家长对于戏曲活动的理解不足,缺少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关注。幼儿实际生活环境中很难接触到真正优秀的传统戏曲活动,发现、理解传统戏曲活动的途径越来越少[1]。
        二、戏曲活动在幼儿园大班中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戏曲活动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大班戏曲活动教学环节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要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吸引大班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在戏曲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铺垫等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戏曲活动的教育环节。如利用《司马光砸缸》、《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中华民族传统民间故事,为大班幼儿描绘故事中各个人物的鲜明特点,来感受人物画的色彩、造型美感,再据此进行相关的戏曲活动知识学习。结合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通过幼儿的观察、讨论,来感受戏曲活动的艺术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作,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



        探索大班幼儿喜闻乐见的新型戏曲活动形式,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民俗游戏及环境布置,创造幼儿积极参与的物质与精神环境。通过这些活动,使大班幼儿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幼儿园大班戏曲活动的综合能力塑造[2]。
        (二)创新戏曲活动主体模式
        相比于其他文化形式来说,戏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而大部分戏曲文化在创造过程中,都包含了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因此幼儿在进行戏曲内容及含义理解时,会存在一定障碍,无法理解戏曲想要彰显的内容。作为幼儿园大班教育中的一部分,革新戏曲活动教学模式已大势所趋,对于幼儿系统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符合幼儿的个性化认知,更能提高其对历史时代的文化铺垫。
创新是人才培养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打造高水平幼儿园大班戏曲活动课堂的重要方式。应强调大班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与学前儿童角色互换,打破思维定式,体现幼儿在戏曲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戏曲活动在幼儿园大班中的运用意义,就在于其摒弃了原有的书本化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拒绝照本宣科,为幼儿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它弥补了幼儿的审美需求,促进幼儿融入到戏曲教学环节,改变学科教学观念。
        (三)加强戏曲活动课程实践
        要想实现通过戏曲活动的教学应用,提高幼儿园大班教学质量,就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程实践。
        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利用寒暑假、周末放假时间,根据课堂教育活动主题,在家长的帮助下,引导大班幼儿观看鉴赏本地特色传统戏曲活动。帮助诱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戏曲活动的课堂教育主题意义,理解活动环境的创意设计。
        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依托戏曲活动课程实践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合作,共同完成主题式、模块化的教学任务,实现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实践。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在促进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环境多样化的同时,帮助戏曲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文化建设当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结论: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逐渐稳定,不少外国文化逐渐涌入我国,对当代年轻人的文化意识形成冲击。通过各种符合幼儿年龄认知的戏曲活动,发挥戏曲活动应用教学对大班幼儿成长发展的积极作用,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保护。
参考文献:
[1]刘艺敏,薛巍,李欣飞.青岛市黄岛区传统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观察,2019,8(34):54-56.
[2]黄娜娜.农民画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究——以青州农民画为例[J].戏剧之家,2019(33):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