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探析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构建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郑毅
[导读]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摘要: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向学生一味地讲授和灌输书本知识,这便在无形之中将学生气氛带入到了一种高压力的紧张状态,使得学生日渐沦为了考试的机器,不仅会丧失学习兴趣,也不能做到对物理知识学以致用,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倡导的生本思想从不同角度切入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物理课堂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内涵,实现物理高效课堂的完美构建。
         关键词:初中物理  多元策略  实施方法
         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改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全体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中都能够有所收获。为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从设计导入环节,激发积极情感;创设趣味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布置生活作业,培养应用意识;通过直观呈现,化解教学难点;重视实验教学,突出能力培养等五个层面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大胆革新,这不仅能够使得物理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能促使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一、设计导入环节,激发积极情感
         只有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进而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课堂导入设计得是否成功不仅在极大程度上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同时还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
         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的过程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飞机和鸟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机翼和鸟的翅膀的侧截面的形状,思考机翼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之后,我用飞机升力演示器演示了机翼上升,并利用课件播放了飞机起飞的视频和动画对流速的提示,让学生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经过交流讨论和我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形成了一定的清晰认识。接下来,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通,我向学生提问道:为什么在地铁站或火车站,人要站在安全线以外?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知识认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创设趣味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知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强大助推力,同时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立足学生的兴趣激发,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发展从趣味性故事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沸腾和沸点》这部分内容时,我以一则趣味故事引入了新课:“从前,一座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一天早上,老和尚有事要下山一趟,为了让淘气的小和尚安心在庙里看门,临出发前,老和尚告诉他把锅里的水烧开后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听后很高兴,一上午都在不断地往炉子里加柴。可直到老和尚中午回来,锅里的水仍旧没有烧开。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纷纷被吸引到了课堂中来,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却始终未能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而在形象生动的趣味引导中让学生自主思考物理知识,在探究知识内涵的过程中持续对知识充满探究欲。
         三、布置生活作业,培养应用意识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物理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物理知识虽多是以书本理论知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但这些理论知识却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在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后,通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测量物质的密度》这部分知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密度公式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其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检验金项链这一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入手引出了密度测量问题,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外,我还让学生在回到家后,亲自动手测量水、牛奶、果汁、酱油的密度。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通过直观呈现,化解教学难点
         鉴于物理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单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非但不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引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厌恶和抵触情绪。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将物理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继而通过调整教与学的进度来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在最大限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多媒体+问题教学法实施教学。首先,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具体的GIF动态图片向学生展示几个光折射的小案例或者生活场景,如筷子放到水里会变弯曲、用一束光从三菱镜之中穿过去看到的光是散的等等,让有趣的案例和形象化的画面展示帮助学生解决物理知识中存在的教学重难点,实现物理高效课堂的完美构建。
         五、重视实验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教材中的很多物理知识与原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于初中生爱玩好动、求知欲旺的性格特点,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关注实验内容精心设计具体细节,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中让学生思考问题,在循序渐进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构建。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电路,提高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让学生与小伙伴合作,对电路的连接进行实验,使学生掌握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这部分内容。学生分成若干组后,与周围学生一起对电路连接进行了自主实验,确定了实验的步骤和目的,结合实验材料,学习了电路的组成,知道了电路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等组成的有电流通过的路径。同时,学生还对电路的三种状态进行了学习,认识了短路所带来的危害,学生掌握了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后,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进行了实验,熟悉了它们的概念和特点,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探索有效教学是当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充分彰显。作为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教师要能够重视物理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意义,可以从生本理念出发探析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物理核心素养要素,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物理课堂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6(23):121-122.
         [2]李照泉,李志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117-118.
         [3]季近青.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资讯,2011(14):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