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科目深度较广、内容相对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明显。加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思想老旧、缺乏家庭教育支持等,导致初中数学课堂“学困生”的数目不断增加。这让农村数学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严肃的思考。文章也将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从多方面探析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科目。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学困生的占比很大,数学学习有效性不高。这为农村数学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制造了难题,也促使农村数学教育工作者针对学困生现状展开思考。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缺少家长教育的支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由于农村地段很多
的家长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只留下爷爷奶奶来管教孩子。他们对孩子缺乏关心,更多的是用金钱来弥补自己在陪伴上的空缺,也无法陪伴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且一些家长并不关注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过程,在错误的教学思想下。部分家长会给孩子强大的学习压力,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作为考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略孩子的各种内心体验。在过高的期望值和重压之下导致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对数学学习感到无助,进而学困。
2.数学教育教学的偏差
即使在农村地段,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是将数学教学的
重点放在了分数上。一些数学教师会在开展教育工作中有失公平,更倾向于学优生,没有针对学困生制定合适的教育管理方法。有的数学教师甚至对学困生放任自流,这导致一些学困生的学习勇气逐渐丧失,自甘堕落。且由于数学学科本身较为复杂,农村教师若不能够及时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仍然运用“讲解式”教学形式,很容易让数学知识变得更为枯燥,从而让学困生继续学困。
3.学生数学学习的情绪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他们内心充满矛盾,且独立思想出现。
在这个阶段他们害怕变化、害怕未来,同时又抱有期待、很容易被改变。且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定,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面对复杂的数学学科,学生的反感情绪严重,加之缺少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从而从自身情绪方面丧失数学学习自信,不利于数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4.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
之所以在农村阶段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学困生数目高于其他科目,是因为数学
学科相对抽象复杂,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内容和难度相较于小学更上一个层次,教师弱不能够有效把握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很容易给学生不佳的学习体验,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导致学困生出现。
二、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俗话说“对症下药”。要想解决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学困生的学困问题,在农村地段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农村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从学困生出现的成因入手探析转化策略,其具体如下:
1.强化自身观念,树立公平思想,分层开展数学教学
数学教师应当从自身层面转化自己的教学观念,要确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符合教育规范,同时满足新课改的教育需要,能够成长为新时代教育发展下的新兴教师,从自身层面为转化学困生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数学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将学困生和学优生放在同等地位,应当秉持着以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其次数学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这是学生自信的来源之一。发过教育家卢梭说“表扬学生微笑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
同样,数学教师应当应用分层教学思想开展数学教学。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分层目标设定。这样能够确保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对应性,同时保证数学教学的公平性。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设定如下作业目标:
A:基本目标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推导过程,并且记住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运用。
B:中等目标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同时解决稍微有难度的问题。
C: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练运用其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
2.发挥桥梁作用,密切联系家长,实现双向教育
教师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尤其是在农村地段,家长们他们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意识,对数学学科的人之不到位,不能够有效地配合数学教师的教育工作。这时数学教师就要加强学困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要注意交流的形式和交流的内容。
在交流的形式方面,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种沟通方法。除了基本的家长会和家访之外,还要建立网上沟通平台,通过电话、微信等和家长互动交流。如我校还建立了家校公众号,在公众号中及时更新教育新理念,建立微信家长群,及时和家长们进行教育互动。这样的联系方式让家长时时刻刻了解孩子,也让家长能够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更及时的跟进学校教育。
在交流的内容方面,数学教师不应当以学生分数、成绩为重点。更应当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发展以及性格培养、习惯培养为重点,应当传递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并且让家长能够及时的关爱自己的孩子。只有这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才能够达成配合关系,双向教育的顺利落实才能够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支持。
3.加强鼓励交流,有效引导学生,确立学习思想
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本身处于矛盾期,教师应当有效地引导孩子,加强鼓励和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发展观和学习观。一方面数学教师应当和学困生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弱化孩子对数学教师的抵触情绪以及对数学学科的抵触情绪。通过关爱孩子、及时沟通等方式,让孩子对教师的防线逐渐减弱,从而走入孩子内心,在“信其师,亲其道”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能够正视自身不足,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补充自我。
如我班有位孩子十分孤僻,数学成绩不佳。但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位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很快且正确率高。为了让孩子能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缓解学生的孤僻情绪并且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小竞赛,邀请他做小裁判进行分数纪录,并且经常夸奖他。久而久之,他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发现自己的优点,也开始和我、和学生互动,学习成绩逐步提升。
4.创新教学方式,趣味数学教学,加深学习体验
教师要注意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营造相对趣味的数学课堂,弱化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打开数学的美丽世界吸引学生。在这样的数学世界中学生能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数学学习体验也会大大增强。学生自然而然能够在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渐转化学习态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能能够顺利落实。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为了让学生找寻三角形三个边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设定问题。可以为学生展示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讲述毕达哥拉斯在去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某种数量关系,通过为学生呈现地砖。让学生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观察地砖,看你发现了什么?
(2)找出地砖中正方形A、B、C之间的关系
(3)地砖中正方形A、B、C所围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遍有什么特殊关系。
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十分有趣,且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让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充满探索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后续的知识教学。这也是转化农村数学课堂学困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结束语
虽然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但只要数学教师能够秉持着坚持不懈的态度、不断探索的精神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就能够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双向结合,进而让每一位学困生不再学困,让学生在感受数学魅力下深入学习、有效成长。
参考文献:
[1]柳川.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3):49-20
[2]吴习浪.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