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数学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化的,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使抽象化的知识点易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本文围绕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进行了仔细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途径
前言: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这已经成为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共同认知。创新教育就是要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做数学知识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数学知识学习的主人,是数学素质发展的主体。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现如今社会人才所必备的素养,要使其立足于社会发展得到保障,而教育作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开展初中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的知识,更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立足于社会和自身未来终身发展的品质[1]。初中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正在面对着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数学教师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这样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使学生更加快速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自己以后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1]。
二、创建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培养其创新意识的内动力。创建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建设与教师沟通的桥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技能,掌握其所学习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创新能力[2]。例如在学习《数的整除》时,可以这样导入课堂,小明过生日,想在家邀请9名小伙伴来玩,妈妈到商店去给小明的小伙伴们买了27个苹果,那么每个小伙伴能够吃到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能够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和用处。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新课标中有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只有当学生自身认识到主体意识是能够决定其学习成败关键的时候[2],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主动的要求发展进步,使其学习的内动力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作为教师,应做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上精心创建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探索,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现如今,我们有一些课堂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于学,而忽略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被缩短。其表现为教师高于一切,对学生的要求太严,课堂气氛紧张,内容也枯燥乏味,缺少应有的活力[3]。这样就会逐渐形成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的现象,违背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样,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就会增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产生厌学的心理,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教师自身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理念,真心实意的与学生平等交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的民主氛围。并且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精心的观察,才能探索出万事万物的规律[3]。
人的观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如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而学生的观察往往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有关联,每个同学观察的角度和方向不相同,所获得的结论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学生观察完后,不要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知道观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使其在下一次时能够提高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亲自制作一些立体的模型,并让学生自己带来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其分类[2]。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抽象的思维更加直观的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把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中的运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材料。目前的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形形色色的教育资源,比如课件、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其功能十分强大[1]。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对提高课堂效果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可以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某全等三角形,从而帮助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课件、图片和动画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素材,上课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教学中,并积极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3]。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创新自信心
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和教师指导质量的差异,在教学中就会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时,应该要有层次性,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指导的策略。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2],严格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自信心。并且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拥有很多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新颖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得到成功的体验,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增强其探索性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不同角度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信心[1]。所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只有教师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条件、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因此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建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创新自信心等四个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薛岳.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9):124.
[2]丁林邦.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外交流,2018, 000(048):306.
[3]刘颖.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魅力中国, 2017,000(03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