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学学习中,高中生普遍反映公式和定理较为难学,如果不能深入理解数学公式和定理,会影响到后续应用。在强化高中生对数学公式和定理理解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增强自身意识、重视公式和定理推导过程及条件,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促使个体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公式和定理;理解
数学公式和定理是高中数学课程基础内容,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强化高中生对公式和定理理解,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来设计数学课程,加深他们对本部分内容理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增强教师意识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重点在于如何讲解教材内容,在内心没有重视公式和定理推导过程,缺乏对公式和定理“高看一眼”的意识,未能引起学生学习公式和定理时的重视。数学教师唯有意识到公式和定理重要性,才能引起个体数学公式和定理重视,进而帮助他们加深理解,有效提升解题能力。
开始授课阶段,教师要重视数学公式和定理引入,结合生活中实例、知识类比、探索学习来引入数学公式和定理,加强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加深他们知识印象。如,讲指数函数时,由学生熟悉的细胞分裂问题引入,引起个体对本节课知识重视,讲解中有意识加强公式推导过程,加深对知识理解程度,在课堂中实现知识掌握。日常教学过程中,每次教学完成后,笔者从内心重视数学公式和定理,要求高中生学习完后具备公式和定理默写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理解。
二、重视推导过程
要想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公式和定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推导和证明习惯,避免盲目套用数学公式,影响数学课堂学习质量。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来提升对推导过程重视程度,强化对公式和定理推导过程,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
公式和定理推导对于数学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三角函数公式为例,学生要在牢记基础公式后进行推导,推导得到诱导公式,很多三角函数公式要经过多步推导才能得到,进而理解“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口诀。在同角三角函数中,在掌握基本关系后来推导得到平方关系,体会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理解和掌握数学公式。在推导过程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推导经历,结合实际来展开教学,发展个体推理能力,促使其掌握和理解数学公式。
三、强调推导条件
公式和定理理解中一大难点在于使用条件,如果记忆不准就导致出现问题。结合这一情况,数学教师要重视公式和定理推导过程,加强学生记忆和理解,进而掌握其中关键所在。同时,教学中重视公式和定理中条件应用,这就确保了在解题中的正确性,进而获得满满地幸福感。在教学外,课堂练习中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使其在解题时灵活应用公式条件。
如,在对数运算教学中特殊条件为公式真数大于零,直线点斜式方程要求直线斜率存在,上述两个公式和定理在应用中要考虑到特殊条件存在,学生在练习中避免产生错误,还有一些特殊情形要予以重点关注,如,三角函数公式推导中条件的应用,也是高中数学公式和定理教学的重点。在强调推导条件后,学生在练习时就不会把公式作为“万能公式”来乱用乱套,降低了应用公式和定理可能出错的概率,提高数学试题解答的灵活性,有效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公式、定理教学中要强化自身重视意识、注重推导过程和应用条件讲解,强化学生正确应用条件的理解,采取合理化手段来开展高中数学公式和定理教学,提升个体推理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星.高中数学教学应强化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
[2]袁平.高中数学教学应强化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