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王梓轩
[导读] 精彩的生成来自精心的预设
        摘要:精彩的生成来自精心的预设。预设外的生成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是精心预设的方向。预设外的生成更精彩,因为它是学生生命智慧的灵动。因此教师在课前的预设和课中的生成是必不可少与避免的。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如何处理好体育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本文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论述了预设与生成在体育课堂中的关系与作用,而且这也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话题.
关 键 词:体育教学 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一、提出问题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是矛盾的统一体。然而,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两种极端,如果预设太多,课堂像是一场戏,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或是一味追求动态生成,把课堂变成“放羊式”的体育课堂。本文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抓住动态生成,也保证预设的成功。
        近年来,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体育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的实施更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之一便是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则是预测和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清晰理性的超时空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预设不只是写一份教案,也并不是上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将教案完美地演示出来,这样的预设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而生成则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的探究活动过程。
        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
        二、课前的预设是课中生成的基础
        我们平时教学中所谓的预设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情况所设计的教案。曾经有专家提出,即使是老教师、名教师,也要有简单的预设教案,只是名教师的预设非常简单,给课堂内容留一定的生成空间。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涵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预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但是预设不能过于详细,否则,教师就变成预设的被支配者了。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时代的发展,尽可能地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与拓展,从而超越教材。

在新课标视野下,我们的预设必须做到心中有人,转变过去一种固定的预设方案为多种假设方案,不仅要备教案、备学生、备情景、备生活、备自己,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使教案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三、体育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性的过程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教学过程,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就学校体育而言,体育教学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体质与传承和创造体育文化,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路径就是以学生体育活动为中心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品德形成和社会适应性提高等都蕴含于体育学习过程之中,这些目标都是渗透于学生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
        体育教学场地的广阔空间感、身体运动的体验、人际交流的自由感、运动素质或技能提高的成就感等,这些是其它课程难以达到的,这也是体育课魅力之所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非预设性、开放性等方面,要求教师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非预设性,教学路径的非直线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等。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生成了动态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教学的作用在于形成使教学活动开展和进行的生长点,使教学能够在这个生长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动态生成,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要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别需要强调教学的活动性、主体性和交互性。
        四、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预设与生成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过度的预设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学习过程是开放性、思维多向性的有机结合,结论的丰富性决定了体育课堂可以达到生成的多样性,而一定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先一后,一静一动,似乎总是矛盾对立的,但预设可以转化为生成;预设是为了生成,为了创新,为了学生的发展。然而,生成也决不是随意的,生成是偶然中的必然,预设不能被生成无情放逐,生成也不能因失却引导而放任自流。
        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决定了教师上课必须有预设,同时又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就决定了课堂上必然有师生的互动生成。不论预设是一种“价值追求”,还是生成是一种“意外收获”,不论预设是一种“常态要求”,还是生成是一种“教育智慧”,二者能够而且必须和谐统一起来的。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真正的新课程是不排斥预设的,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体育课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因此本人呼吁广大体育教师,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让我们精心预设,关注生成。让体育教学因预设而理性,因生成而精彩。

参考文献:
[1]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2年
[2]  谢彬.《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3]  周志雄.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与课堂教学的设计.体育教学,2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