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朱思俊
[导读]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很多学生恰好缺乏这种“热爱”,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这让数学教学活动陷入僵局,教学效率不高。为实现数学学习“被动为主动”、“抵触为热爱”,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正确认识数学教学课堂现状,从多角度变革教学活动,在实现寓教于乐中激活数学课堂,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热爱之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策略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数学世界本身的复杂、多变,数学内容的抽象、多样,致使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有为难情绪、抵触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价值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采用“灌输式”、“喂养式”教学方法,导致数学学习成为被动化活动,学习相对僵硬、教学效率不高。
        为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基于学生学习需要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打造寓教于乐式数学教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学多个环节增添趣味,敲响趣味教学“五钟声”,让学生学的快乐、学的有趣、学的精彩。
        一、导入环节要有趣,敲响趣味教学第一钟
1.课前趣味预热,进入学习氛围
每一节课之间都有一个大课间,学生们一下课思维放飞、身体活跃,大家有的聊天、有的打闹,好像进入了“游戏厅”。而数学学习又是一项集中、认真、细致的活动,因此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回归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必须采用有效的课前趣味预热方式,带领学生快速进入数学学习氛围。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教师可以在播放歌曲,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坐到座位上;也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问题,学生会在无意注意驱使下集中到黑板上,进行问题思考。这都能够很快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数学学习氛围,且引入方式符合学生需要,极具趣味化。
2.课堂趣味导入,引出数学内容
要想让课堂始终呈现愉快的色彩,让氛围始终轻松活跃。在刚上课时,数学教师就必须趣味导入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后续的深层知识学习充满期待,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趣味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当然,趣味导入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如在开展“可能性”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抛硬币的游戏活动。在课堂上通过将硬币抛起来,让学生们猜测是正还是反,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小奖励。这样的游戏活动十分有趣,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抛硬币之前你可以确定正反吗?”进而引出可能性相关知识,根据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深学生理解。
        二、教学环节要有趣,敲响趣味教学第二钟
1.趣味教法应用,实施数学教学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目的是给学生新奇、丰富、全面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和思考者。教育发展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新式教法出现,包括小组合作、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搭配的教学方法,以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形成1+1>2的结果,从而建构趣味化课堂。
2.趣味问题提出,课堂师生互动
问题的提出能够给学生的思维运转提供方向,也是学生深化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时有效、恰当的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当然在进行提问时为了确保问题的趣味性,教师也应当注意提问时的幽默与有趣。只有学生愿意思考问题,问题的作用才会充分发挥。
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趣味性问题“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有许多,你知道哪些?为什么要用三角形作为物体的形状呢?”这样的问题与生活衔接,且具有趣味性。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从而认识把握三角形的特征,达到教学目的。


        三、练习环节要有趣,敲响趣味教学第三钟
1.小组竞赛练习,实现知识巩固
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学习,开展数学练习活动十分必要。为了让数学练习活动变的趣味横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进行知识的有效掌握。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活动,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竞赛方式并且规定竞赛要求,让学生们能够在活跃的氛围中参与竞争,在合作交流中深化数学知识的掌握。
如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不包含括号的思则混合运算题目,然后通过计时的方式看那一个小组完整的最快,正确率最高。这样的竞赛活动趣味横生,学生们能够后保证运算速度、集中注意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题目,实现知识的有效巩固。
2.设计操作活动,获得成功体验
操作活动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行为意识来实现自身思维发展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操作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且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够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容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思维的灵活发展。
        四、作业布置要有趣,敲响趣味教学第四钟
1.布置实践作业,培养观察思维
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每天完成作业之后已经很晚了,学习压力较大。且大部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都会设定书面作业,“题海战术”式的作业让学生逐渐产生抵触心理,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适当的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布置一些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找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利用数学知识看待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一起逛一次超市。要求学生对各种物品的价格以及花费的总价格做信息记录和整理,既能够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2.多法完成作业,实现思维发展
学生的思维是无限发展的,这也决定了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解答时会产生多种方法,这恰恰是学生思维灵动的表现之一。因此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断积累方法,同时注意思维的发散,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
    一题多解、数形结合都是学生完成作业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认可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不断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也会大大增加。
        五、第二课堂要有趣,敲响趣味教学第五钟
1.建构网络课堂,上传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开辟了新的场所,网络课堂的构建能够满足教师延伸数学课堂的需要,也能够及时利用学生在家中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在课上一些学生经常会没有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而网络课堂的出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上传资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自我学习,学生也能够根据网络课堂及时的查漏补缺,学习方式不仅新颖、有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增加。
2.开展辅导教学,实现答疑解惑
教师可在课后进行辅导教学,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的深层次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适当采用分层教学的同时及时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适当补充。这样不仅能够及时的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为学生答疑解惑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发现数学学习的趣味所在,从而爱上数学学习。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寓教于乐,建构趣味化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协调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关系,要敲响趣味教学“五钟声”,让学生始终趣学、乐学,进而达到有效学的最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淑华.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学研究,2019(26)82-83
[2]徐莹.开展趣味教学,彰显数学魅力——浅析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19(23):181-181
[3]许小平.浅析小学低段数学趣味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2019(29):27-28
[4]李增欣.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4):70-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