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德育共同体构建探究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高波1 李静1 王同鑫2
[导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贯彻和积极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贯彻和积极实践,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德育作为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全面贯彻国家“育人”新理念的实践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教学管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和教学改革内部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德育共同体;构建
引言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德育工作需要相应的改变。 成长阶段的学生往往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不愿意及时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从而导致各种不良行为和负面情绪。 因此,教师需要对中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怀和爱,在实现中学德育共同体建设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
1、小学德育共同体的主题研究现状分析
        就小学德育的具体命题而言,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教育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相关研究成果较为广泛。 不同的研究者(包括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四类:一,围绕德育共同体概念开展相应的梳理分析工作,如<德育共同体:内涵,特征和时代使命>(鲁成珍,任少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分析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中的“共同体”概念,认为所谓德育共同体,即特定群体的成员,是以基本一致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为基础的.. 为了类似的道德教育追求,通过在领域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形成了更强的道德责任感。 第三,对德育的具体途径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如“班级社区建设:优化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王志海,班级社区建设:优化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提出了构建班级单位德育社区的途径.. 对我国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在积极引进和梳理国外小学德育经验的过程中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国外相关著作的翻译,相关德育理论的引入等分水岭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2.创建德育校园文化,营造德育氛围
        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氛围和环境的建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和认知特定事物的手段,这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因此,中小学德育模式的有效发展,以德育为核心的校本建设,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实践手段。如校园德育文化墙的建设,班级德育叙事的开展,道德周的创建,道德文明红旗的流动等,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学生的各个环节,全力营造全天候的德育氛围。这样,学生必须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浓厚的德育氛围,潜移默化地朝着学校创造的德育文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德育模式的优化。
3.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打造适宜学生的德育方式方法
         人文教育思想是现代教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人文思想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构建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同样,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人文思想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点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合理运用科学发展观,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学生兴趣和认可的活力的道德模式,这是保证德育模式在学校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例如,把理论付诸实践,避免空谈。喜欢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以身作则,言必行,行必果.. 用自己的诚信示范促进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 尊重和关爱学生,注重民主,平等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感受到人格魅力之美,从而影响和带动学生做一个仁爱,尊重的人。这种渗透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显然对学生来说更有现实和教育意义,比生硬洞的理论更有说服力。
4.小学德育共同体构建策略探析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小学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教育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和相应的进步,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别是在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当前整体的德育研究工作仍处于初步探索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 相应的研究没有提供必要完整的德育监督评价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和探讨了基于实际问题构建小学德育共同体的策略,认为小学德育主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德育主体应立足学校德育现实..只有在理论层面构建相应的明确体系,才能使一线的实际操作具有借鉴意义,这是当前具体语境中所必需的,也是小学德育在基本发展阶段探索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铺垫工作;其次,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典型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从加强职能部门、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学校和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德育共同体建设入手,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不断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建设和优化,在当前的教育视野中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只有学校、家长和社会统一思想,相互协调,共同致力于小学生德育发展的主题,才能使个别学生的德育健康发展。这是当下和社会共识的基本命题。如何实现各教育主体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是下一个核心命题,也需要特别关注.. 此外,就新时期小学德育共同体建设的命题而言,学校和教师是其中的主力军,在培养小学生德育过程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督促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5.结语
        德育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内部体系中的核心命题,直接关乎小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小学德育共同体是其中值得高度重视和持续探究的重要途径,而事实上这是一个兼具系统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需要相关主体从多个层面采取系列综合措施进行相关教育机制的构建工作,以上只是结合本人的认识简要阐述的几个关键策略,更多更为完善的策略尚需要更为持续的关注和探究。
        参考资料:
        [1]吕成祯、任少波,德育共同体:内涵、特征与时代使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2]王绍平、李爱英,以瑞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载体全力推进德育共同体建设[J],《新校园(中旬)》,2016年10期。
        [3]甘剑梅,近十年来我国德育模式研究述评——兼论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