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曹蕾
[导读]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公、组成者,同样学生也是班级中的被管理者、管理者,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摘要: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公、组成者,同样学生也是班级中的被管理者、管理者,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学生既要被外力所约束,自身也有着一定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独特点,基于学生自主管理,落实初中班级管理有效策略,以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学生 自助管理 初中班级 班级管理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律能力、自主有提示逐渐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成型阶段。我从教以来担任过班主任,做过学校政教处工作,我每天不断在摸索怎样和学生们打交道,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并在不足中总结经验,我发现传统“主管式教育”在当今存在很多弊端,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我们应该转变方式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公。在面对具有独立意识的学生,现在仍然有不少班主任采用“主管式管理”理念,在落实开展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约束、强制,这样一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徒增班级管理阻力。可以说,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基于学生自主管理基础上开展的。初中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初中学生特点,从学生出发,在引导学生实行自主管理中落实开展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一、组织干部群体,确保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组建干部群体,是确保每一个学生有效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但这里所说的组建干部群体并非仅仅局限与班级中的少部分学生,需要囊括全部学生。
        首先班主任在选择干部群体时应当实行民主选举,班干部轮换制度。虽然在现在的一些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会选择班干部,但一些班干部一当就是初中三年,其他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这些学生也压力重重。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确保班干部轮换制度的切实落实,可以为半个学期以轮换,也可以为一个学期一轮换。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干部申请与竞选,班干部应当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且干部群体应当实行任期制作法,即参与过的学生在任期后不能进行二次参与,这样能够确保班级中只要愿意参与竞选的学生,都有机会做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身作用进行自主管理。
        其次班主任应当给所有学生机会,即建立“流动班长”制度。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当一天班长,学生之间轮换。这样的模式能够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的机会,同样学生也能够在一日班长中了解班级管理的难度,激发学生的责任感、班级荣誉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在进行自主管理中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
        如我班有个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顽劣生,他总是和老师做对,经常和班干部吵架。为了让他有一个明显的转变,他便是我们班流动班长的第一人选。当我公布第一天流动班长的名单时,他十分错愕,同学们也看着他,他有些不知所措。下课后我和他交接了一下班级的日常工作,他十分忐忑的问我,他可以吗,同学应该不听他的。我告诉他,只要他努力,工作一定会顺利进行。在早操时我看到他在协调队里的纪律、在打扫卫生时主动的帮助其他同学、在课上时不再张牙舞爪的乱闹,一天下来,同学们都说他当了一个好班长。

在之后,他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成为了班级中的“积极分子”,这也让我深感欣慰。
        二、提供参与机会,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兴趣
   学生进行班级管理需要机会,班主任应当确保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各项内容都被学生所认可,都有学生的参与。也就是说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将学生纳入到班级活动的全过程,从学生出发、给予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资助管理班级创造性与积极性。
1.学生参与,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及制度
班级目标是班集体共同努力的方向,班级制度则是班级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
准则。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齐心协力、拧成一条绳参与向着班级目标共同努力,且在日常班级生活与学习中遵守班级制度,班主任就必须和学生一同制定班级目标与班级制度,这样所设定的班级目标和班级制度贴合班级实际,更容易落实和被学生接受。如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通过和学生一起协商来制定班规。学生和班主任在一起解读各种规章制度中能够深化对自我的认识,从而约束自我,形成自我管理,对制度也会更加遵守。
2.学生参与,共同开展主题班会及活动
班会是班级管理中最主要的形式,主题多样的班会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
富学生的体验、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有效性,班主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应当适当“放权”,让学生们根据班会主题创设班会形式、班会活动。这样改变了过去班主任的“说教式”班会形式,能够被学生所认可。且学生在积极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内化。
    如就疫情开展“致敬那些抗疫战士”的主题班会,学生们之间会自发分配任务,有的是主持人,有的是资料搜集者、有的是故事演讲者···学生们热情满满,班会顺利进行,学生在班会中自我管理、自我教化,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也大大提升。
        三、完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也就是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将管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上的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发展,从评价标准到评价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能够以多元智能为基础,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有效的把握,能够给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每一位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挥。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会更为明确,也会更积极主动地“补短板”,发挥长处,从而积极投身与班级管理中,在不断的完善自我与自我管理下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三好学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促使学生管理能力、自律意识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从而实现班级管理中师、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峰.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J].汉字文化,2018(03):121-123
[2]王妍琼.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思考[J].新课程,2019(29):267-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