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深化,技工需求量急剧增长,给技工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办学层次升级,出现了大量中级技工毕业生直接升读高级技工。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很大,但也有规可循。我们有必要去探讨、研究这类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特点,把这类学生管理好、引导好,促进他(她)们更好地成长和成才。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谈谈“中升高”班级管理的体会。关键词:高技生;班主任工作;管理方法
我校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在积累了大量中级技工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也积累了一些高级技工教育经验。近几年来,我校在升级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高技班不断增多、规模逐年扩大,怎样管理好、教育好这部分学生,成为我校现价段一大重点任务,也从中获得了一些的成功经验。我担任了两届高技班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技生与中技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基于本校的实际,以实践为依据,就高技生的特点、高技班级管理的措施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一、高技学生的特点
1、年龄特点:高技生年龄大多介于19-21岁之间,正式步入“成年人”层次。
2、身体及生理特点:基本具备成人的特征,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具备较强的劳动能力。
3、心理及思想特点:心理逐趋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基本确立,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对本校的校纪校规及管理也非常熟悉,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对老师、家长的依赖相对较少。但是,其心智尚不完全成熟,对一些问题的见解常常处于矛盾中,需要比中技更加平等、深入的沟通和引导。
4、社交特点:社交圈子基本成型,不易突破,但又渴望突破和发展。社交活动更趋理智,目的性越来越强。
二、高技班级的管理措施探索
1、宿长管理模式
宿长管理模式是指以宿舍为基本单元,引入自我管理理念,实行宿长负责制。学生升读高技主要是为了学到更多技能、丰富素养和提升学历,目标很明确。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导向,这就需要一个比中技更科学的管理架构和一些更灵活有效、适合高技生的措施。所以,我大胆地尝试了“宿舍长管理模式”且获得成功,以宿舍长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监督者,是班主任最得力的助手,从而建立起来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班长为辅助)、宿舍长为枝杆、宿舍单元为节点、学生个体为末稍”的管理架构,宿舍长成为管理的主体力量,高效且到位。
2、班级管理德育为先
班级管理,德育为先;德育教育,价值观为先;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首。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要注意适合高技学生层次
高技学生对正确价值观有更深层次、更到位和更丰富的理解需求,因此必须引入新意。在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适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印证、渲染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体现,巧妙地使两者融合起来,给学生以新的理解高度、深度和可信度。
2)传统文化教育要深化、提质和强化力行
三年的中技教育,使学生有了一定的修养基础,但进入高技后,所理解的深度、广度和力行的程度要求都不同了。早读课,我除坚持亲自带读传统文化经典外还实行了内容多样化;除要求学生能背诵,我自己也能;我还在践行方面给学生以身体力行的“身教”影响,效果明显。
1、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技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所以班主任要指导他们将目标分解细化,使之看得见、摸得着、可实现。
例如把学习目标分解为学年计划,再分解为学期目标、月度目标。月度目标有着非凡的效果,四个星期出结果、见效快,起到很及时的鼓励或鞭策作用。重点是对没能实现目标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分析原因、找到努力方向。
2、社团活动既让学生释放多余精力能量又助其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对班级管理意义重大,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正确引导、端正认识是该项工作的突破口,社团活动目的不是玩乐而是寓学于乐,从中学会做人、做事和生活,拓展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能较好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竞争意识、提升整体素质。
三、高技班级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高级工人才培养成果逐步显现、规模逐渐扩大,社会生源和跨专业升学的生源占比越来越高,多种生源的融合等问题将逐步显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信息化管理的机遇、提升管理效率,也带来了学生的社交虚拟化、信息安全的风险增大等挑战。因此,研究高技班级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迫切性。
1、多种生源的融合是高技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一是校内校外生源融合,二是本专业与转专业学生融合。两者虽有不同特点,但问题相似性极高,主要是“双非生”(非本专业和非本校生源)均需要“向主体靠拢”、顺利融入班级之中。有效的解决方法有:一是要像“关爱新媳妇”一样给予“双非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迅速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因为“凡是人,皆需爱”,爱是解开“隔阂之锁”的钥匙;二是要“从内部入手”要求原校内学生、原专业学生畅开心胸接纳他们、关心和帮助他们;三是教学上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照顾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适当给他们补补课。
2、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风险。信息社会的进步及发展,对高技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向信息化、高效率方向发展,又要采取切实措施应对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3、管理模式、管理风格向“高校化”发展。高技学生等同于高等院校的大专层次,“中技生”的管理模式和风格显然不再适合,因此需要施以更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性培养的管理教育模式,这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高技师资队伍建设,夯实高技班级管理基础
过硬的师资和管理团队,是提升高技班级管理水平的前提。一是学校应设立高级工教育职能部门,二是建设一支高技层次的班主任队伍和教学力量队伍。首先要对高技班主任设立硬条件,要具备过硬的基本素质(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班级管理能力等),其次是要对这支队伍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培养,不断提高,跟上高技教育发展的需要。
总之,高技班级管理工作,要着眼“高”、“新”二字。高者,“高校化”与“高素质班主任”也;新者,创新管理模式与方法也。采取科学而灵活的教育管理措施和手法,加强对学生骨干的传帮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这是高技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的有力保障。我确信,高技教育规模的壮大与班主任能力水平提升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孙赫,樊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现代交际》2018年第19期
2.《高技生特点分析》中国知网
3.时立文,谢群。谈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年第3期。
4.石珺。提高我国高技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5.张松华。如何提高高技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