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日益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相关文献,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概念界定、内在层次及特征、困境表现,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所基于的理论基础、传统和创新路径,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
引言
亲和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关键在教师。新媒体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运用新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站在新媒体角度分析教师教学亲和力提升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制定民办高职院校政治教育目标
以人为本制定高职院校政治教育目标要充分理解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以及人自由发展的全面含义,并且要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基础。制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坚定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制定政治理论教育培养目标上要坚持一元主导多样化形式并存的观念。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培养上要坚持以社会目标为基本,并合理兼顾学生自身的政治教育目标。前者作为政治教育的阶级性要求,后者作为政治教育上的发展性要求。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获取到学生对政治教育活动的充分认可,让学生体会到政治教育不是强加给个人的,并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政治教育活动当中。同时要想增加政治理论课程的亲和力就要将其与人的自由、自尊、幸福等方面综合联系起来,要围绕着学生本身,对学生充分的关照。其次,要加强培养目标中学生的主体性。在制定政治教育目标时要废除传统的政治观念,加强学生在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创新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政治教育中积极地进行思想与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中,建立起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念达到统一。同时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上考虑,老师要打消原有的威权思想,以更加亲和的心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1]。
二、灌输理论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理论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的学说”。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在这种情形下,灌输理论要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理论。刘书林、陈立思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社会的要求规范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内化成为人们的认识和信念,成为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灌输”,“否定灌输,就是否定或放弃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灌输”,就无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特定范畴’,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产生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步和深化的始终,成为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无法避开的一个词”。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灌输理论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区分开所谓灌输理论并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要注意“灌输的艺术手段”的选择。
三、合理汲取当今社会新鲜词汇,补足话语“趣味”
习近平的语言富有生气、鲜活有趣,注重将晦涩的政策理论以形象化、时代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增强了话语的可接受性。话语要想让人耳目一新、乐于接受,提高趣味性的同时也需与时偕行,呈现出时代性、新颖性。这启示思政课教师要敏锐感知时代,熟练运用新鲜趣味词汇,避免话语落入俗套生硬。优化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体系、补足话语趣味,要求思政课教师善于汲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新鲜词汇。一是从互联网中汲取新鲜词源。当前大学校园中,“95后”“00后”大学生成为主流学生群体,他们成长活跃于网络社会,深受网络流行语、网络文化的影响,是真正的“网络一代”。为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教师必须应网络语言之势而为,充分了解、熟悉各种网络热词,找到触发学生兴趣点和兴奋点的话语表达方式,在思政课堂上加以应用,将有意义的内容以有意思的形式表达出来,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当然,有些热词、流行语富有生命力具有引用价值,而有些仅当时风靡经不起时间推敲,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辩证分析、辨别优劣,汲取富有生命力与正能量的新鲜词语,摒弃为娱乐而娱乐的戏谑性话语。二是从时代的发展中汲取新鲜词源。时代是话语永恒的语境,新时代必然衍生出彰显时代特征的新词语,如“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新词语记录着新的时代风貌与民众心理[2]。
四、增强媒介素养,提升教学吸引力
通过增强媒介素养,不断提升教学吸引力。一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媒体教学意识。及时跟进新媒体技术的动态发展,不断更新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进而为合理的运用媒介信息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要提升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要克服种种障碍学习新媒体技术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新媒体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提升网络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加强网络语言学习,能够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感染力。四是提升网络舆论的疏导能力。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交流,紧密追踪学生所关注的网络舆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舆论,有效鉴别网络中不良社会思潮,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3]。
结束语
因此,高职院校的政治教育提升亲和力,既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又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既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看作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利益,又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与基础;既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又要做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28(06):112-114.
[2]韦娜.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9(12):13-16.
[3]陈梦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