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由历史知识学习、历史技能提升向核心素养培育迁移,让学生再更加多元、丰富、生动的历史学习体验中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全面提高其驾驭历史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塑造良好思想、形成完美情怀的意识。但是,受到学业压力和高考竞争的影响,导致目前的很多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依然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于知识的传授和讲析,学生也更加重视对不同历史内容的识记和考试题目的做练,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处于搁置状态。这一直接背离历史核心素养要求的教与学现状,使得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无法得到切实塑造与强化。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并通过诸多有效性教育措施的落实,让历史核心素养培育全面融合至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教学效率提升奠基,为学生素养塑造助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引领;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其更多自主学习历史、深度认识历史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领会历史内涵中实现发展和提高。然而,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于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忽视,对于学生历史应用能力的轻视,对于思想、价值、道德教育的缺失等问题屡见不鲜。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旧打着“核心素养”的幌子开展应试教育,教学中依然以“灌输”和“讲授”为主。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在教师按部就班的套路化指导下学习历史知识,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为了学业“成绩”提高,将死记硬背作为主要学习手段,很少去关注不同历史知识的由来和价值。学习中,淡化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知识的识记考练,其历史情怀、应用能力、分析能力、思想道德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久而久之,受到不良教与学方式的影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塑造也成了空谈。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引领上下功夫,加强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学习和践行,以全新理念、积极态度重新审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策略上向着核心素养要求去靠拢,在教学路径上本着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促使学生在科学指导、深度学习中全面提高其历史核心素养。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立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重点,给予学生更多体味历史魅力、应用历史知识、塑造高尚情怀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历史核心素养培育融合至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使教学目标达成为核心素养培育而提供服务。一方面。教学目标应该凸显出较强的针对性。结合不同知识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分层性教学目标,并逐步渗透,逐渐落实,让学生再循序渐进式学习活动中认识历史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出更高的延展性。由于不同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历史知识积淀、历史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这使得教师在组织开展历史教学时,应该结合教学需要灵活调控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核心素养要求相契合。第三,教学目标应该彰显出充分的育人性。将历史知识教学、核心素养培育、思想道德教育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道德情操,实现爱国情怀、民族情怀、文化情怀、志向情怀的深度塑造,为学生深刻解读历史,更好应用历史而奠定基础。
例如,在《“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正确历史观的培育,多元思想文化的理解,百家争鸣现象的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分步落实。
首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行总结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其次,通过对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的探析与了解,提升其历史站位;最后,就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指导学生认识历史世界的多元化,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感知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二、以核心素养为驱动,优化教学策略
对高中学生而言,其随着知识积淀的丰厚,理解能力的增强,在历史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此时,教师在教学策略实施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体验、感知、剖析的机会,组织学生结合学习需要和知识特性,实现历史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有机关联。一方面,多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历史研讨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分享自己对于不同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全面提高其历史核心素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用所学历史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历史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鉴别能力和应用能力,为高效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而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国书画特性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其发展脉络,进而结合京剧、书法、绘画等教材素材,动员学生选取自己所喜欢的作品进行鉴赏,并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色彩。随着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深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无形中得到了切实塑造和培育。
三、以核心素养为辅助,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历史在知识构架上比较复杂,在教学内容上比较多元,为了确保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得以切实塑造,教师应该在教学情境创设上下功夫。一方面,借助不同教学问题的切换,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实现其思想的飞跃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对现代化教学媒介工具的使用,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换为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多元化、多样性教学刺激下领悟不同历史知识的作用。在不同教学情境的激活下,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其历史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四、结论
总之,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于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合至高中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断渗透、全面落实,以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式发展中全面提高其历史核心素养,高效学习历史,更好认知历史。
参考文献:
[1]王娜.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9+134.
[2]张亮.例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9(01):49-50+32.
[3]张瑞.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8):35-37.
[4]孙淑松.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浅探[J].中国教师,2017(0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