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所有中职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切身感受,浅谈对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师生关系;理解宽容;适度惩戒
在中职院校,师生相处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师生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多年的课堂教学经历能让教师感受到,在师生关系好的班级上课会精神愉快,师生积极投入,教学效果明显;在师生关系不好的班级上课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师生两相厌,只是为了上完这节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成就良好的课堂氛围,环境影响人的心态,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更会心情愉悦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条件,也是目前教育发展的紧要任务。
一、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一)新型师生关系没有完全适应。现在教师不单是传道受业解惑,师生关系由传统的知识传授与被传授、思想行为的管理与被管理等师道尊严模式,转变为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要求教师不仅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但受传统师生观的影响,目前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不习惯俯下身段和学生交流,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阶层去沟通,去相处。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多。中职院校强化技能,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学习知识,开设的课程种类较多,这样部分课程开设的课时就不多,教师与学生的面见机会不多。针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时间较少,相互了解也较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微媒介了解各种信息和知识,不再单纯依靠课堂学习,对老师的依赖减弱。
(三)标准化管理得不到有效落实。进入中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入校前没有形成应有的学习习惯,自律自控能力较弱,入校后不能快速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难度,逆反心理较强。个别学生有时无视课堂纪律,我行我素,不听从老师劝诫,甚至侮辱老师,抗拒老师。这种情景有时让老师不敢严格管理,担心“学闹”,也担心尊严尽失。最终造成班级课堂教学氛围不良,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师生关系冷漠,严重影响了班风学风。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策略
(一)构建理解、宽容、信任的师生关系
理解是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的基础,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消除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误解,产生的冲突,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互相认可,才能真正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要做到理解,就要先做到平等相处,将学生真正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师生之间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关心。
宽容和信任是师生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师生之间做不到宽容和信任,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从心里接受双方,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孔子曰“宽则得众”。宽容别人,同时也释放自己。宽容是一副能抚平心灵创伤的良药,让对方从心灵深处受到震动,从而真心愿意纠往过失,积极向上。
信任是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老师出色的业务能力、从不失信的表现及对学生的关爱、尊重、理解让学生产生信任,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在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做事的主动性、社交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二)用和朋友、同事说话的语气和学生说话
教育最根本的理念绝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感情的付出和有温度的对话。在中职学校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他(她)们体验到学习、考试成功的机会不多,是别人眼里中考的失败者。内心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心,非常在意老师对其说话的语气,会从老师说话的语气里判断老师对其是否歧视、是否尊重,从而表现出对老师不同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发现自己对学生说话的语气是否平等。若学生对自己说话的态度较差,教师需要反思一下是否说话语气不当。师生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没有身份、地位之别,教师需要用和朋友、同事说话的语气和学生说话,在说话语气上真正做到尊重与平等,才能达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通过网络平台的即时互动延续师生之间的沟通
目前是网络全覆盖的时代,教育教学场地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由课内部分转移到课外。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就具体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家庭、情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困难、开心事烦心事,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及时疏导,进行情绪排解,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心态。这种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强化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四)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需要理解支持教师的适度惩戒
古今中外教学中,惩戒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适度惩戒,是对校纪校规的维护,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促进,是对违纪学生的帮扶,也是公正平等教育力度的体现。要知道,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有了惩戒,才知敬畏;有了敬畏,才知底线;有了底线,才知对错。和风细雨、涓涓细流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都有效,有时需要狂风暴雨,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于不能自律、需要管教和约束的学生,若家长、老师、学校不惩戒,社会也会惩戒,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太大,有时会无力承担。因此,面对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惩戒,家长、学校、社会需要正确理解,给予支持,齐心协力,因为各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年后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多数学生会心怀感恩,怀念老师的当年惩戒。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者,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拓宽知识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发展协调共长,真正做到心系学生,用自己的态度影响着学生,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广斌.中职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5):107-108.
[2]宋淑萍.浅议中职学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J].学周刊,2018(34):38-39
[3]吴桐.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亚太教育,2015(18):203.
[4]刘芳.微传播生态下教学的变革与坚守[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