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目标。现实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课拥有大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生要想学好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就要掌握这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数学课的真实价值,提高初中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进而形成自己的数学逻辑体系,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应当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意义,接着提出几点应用实施的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既是数学知识抽象浓缩的精华,又是将知识转换为实际应用能的“催化剂”。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包含了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起到了指引学生学习方向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全面又多角度地掌握这些思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形成,以从点出发向外扩散的形式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实践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并将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
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意义
通常只有通过数学方法和数学概念才能完整的表达出数学思想,并且数学思想只有借助数学方法才能发挥其应用的价值。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忌只一味的讲授课本中知识点,而没有通过具体知识向学生传递其所对应的思想与方法。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应当有机的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它在很大程度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学学习和解题思维,从而可以快速高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可以在证明、推导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迅速形成解题思路,从而加快解题速度。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的运算应用准确率,使解题过程更加清晰、有条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最后,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在接触多组同类型题目后可以自行概括出其中的知识原理,做到运用同一理论去举一反三从而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推导能力,拓宽整体思路。
二、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兴趣教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被课堂中的兴趣点所吸引,因此教师要做到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外,还要适合加入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趣味教学内容,把例子和知识点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教师的工作职责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做到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应当着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真实能力、水平、学习成绩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对称轴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让学生看向自己的脸,以鼻子的中间为对称轴,观察脸是不是对称的。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即将学到的知识的好奇心,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将数学思想与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知识绝不是孤立、凌驾于实际生活之上的,而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灵感并根据起发生规律总结出的抽象理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多观察实际生活,将生活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利用数学的思维去解析,将教材知识主动引入生活。例如,装修工人在没有角度测量仪的前提下怎样判断墙角是否为直角,这就需要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知识来解决。类似此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例子,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拉近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恐惧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从而可以高效的解决数学问题。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连接教材知识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枢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培养数学思想,如果教师总是将严肃的一面展示给学生,那么即使学生对知识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问题不能被及时高效的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将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更何况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结束语: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政策背景下,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思想,弱化自身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多元化复合化人才。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学方法,找到与学生最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艳妮. 初中数学教学应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J]. 赤子(上中旬), 2015(12):292.
[2] 黄元壮[1].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J]. 读书文摘(中), 2019(4):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