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世界瑰丽多彩,变化莫测,内容丰富,且趣味盎然。倘若学生能够走入数学世界,自然会被知识的趣味而吸引;但若学生无法走入数学世界,则会被数学的复杂而困住。因此在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改变学生的数学学科认知,让学生能够在走进数学、趣味体验中发现数学魅力,爱上数学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培养;教学对策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较于初中阶段内容更为丰富、难度较大,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产生“枯燥无味”的体验和厌烦的学习情绪。尤其一些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时参透数学规律,很容易在学习时接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进而丧失学习自信,走入强迫自我学习的数学学习误区。
为了有效改变高中生数学学习的现状,针对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开展趣味教学,让学生能够走出学习误区,走入数学趣味世界。教师就应当从数学教学的多个角度进行多元创新教学:
一、构建新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过去师生关系之间处于“冰点化”状态,“教”与“学”完全被割裂,数学课堂也是教师“一言堂”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被动,对数学教师也存有抵触情绪,十分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就应当响应新课改需要,建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在贯彻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中打造公开化、平等化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和教师畅所欲言、和教师同进同退,进而爱上数学学习。
二、利用新教法,给予别样学习体验
教师应当真对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多彩,进而爱上数学学习。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应当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最优搭配,即教法的选择应当考虑教学内容。
如对待相对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实施教学,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转变,让学生能够解决心中困惑,在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该知识十分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很难把握重点。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建立一个建筑工地的情景,让学生思考“水泥匠为了把墙砌的与地面垂直,会利用一个吊着铅锤的细线来看墙面是否与戏线吻合,这样的方法真的能够确保与地面垂直吗?为什么?”。这样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贴合,学生们深度思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在情境中更有效。
再如对待学生自主探究的规律性数学题目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实施教学。让学生们在小组内部分组、合作交流中进行知识的自我探索,从而实现数学素养的发展。当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教法搭配,目的是激趣,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揭示数学美,引导学生发现魅力
数学世界本就内容丰富、异彩纷呈。从数学概念到结论、从定义导公式处处都体现着美的特征。要想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加,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挖掘美,体验美,进而在数学教学中诱发学生内心美感,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同样这也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能够对数学课堂及时做好补充教学,进而发挥数学课堂的独特价值,实现美学教育。
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图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函数图像,通过指出余弦函数图像关于y的对称轴,让学生们思考图像像什么。当学生们看到形似起伏的波浪、周而复始的伸向远方时,学生们的脑海中出现了冲冲画面,数学学习反而形成了一种美的享受,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更有效。
四、传递学习法,化解学生学习难度
学习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方法得法。这样学生才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习难度才会减弱。
首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既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工作,要在预习中完成例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同时根据例题归纳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及时跟上教室的步伐,准备好笔记记录。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分阶段练习活动。学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学习差异设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遵循“分层原则”与“累进原则”进行知识的深度学习,灵活利用刷题软件进行经典题目的练习,从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其三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懂就问,适当要给一些学生“开小差”,这与才能够及时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疑惑,从而引导学生在掌握正确数学学习方法下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
五、有效性解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解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解题活动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整合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进而引导学生在参与解题活动中爱上数学活动。当然,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方式方法的传递,要给予学生解题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散,这样的解题才是学生自主性的数学学习活动。
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数形结合解题、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当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当有效引导,把握错误资源进行对应的数学教学,而不是批评学生。这样才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在解题中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所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误区,升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必须把握高中数学科目特点,从数学教学的多个环节入手改变教学,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自然能够被有效激发,数学学习也能够走出误区,走进新世界。
参考文献:
[1]宋培艳.高中数学兴趣教学略谈[J].吉林教育,2018(14):70-71
[2]刘润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西部素质教育,2020(04):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