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杨俊
[导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也是改善教学水平的核心与基础。全新的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和理念势必受到影响,各类细节都会发生自然而然的改变。基于此,文章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实现核心素养教学提出了尝试性的对策。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引言:早在2014年,就已经提出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话题,这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如何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达成核心素养教学的目标,是教育界人士重点讨论的问题,也是各级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身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素质,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型与改革。
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同,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也不相同。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共包含四个维度,首先是物理观念和应用,其次是科学思维和创新,还有科学实验探究和交流,科学态度和责任,各个维度中都有不同的要素,并形成了不同的学科素养体系。核心素养教学要求学生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思考并解决问题,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思考事物、构建模型。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学习物理知识,求得最终结果。这是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明确的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知识必须满足的条件[1]。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对策研究
        (一)适当进行课前导入,锻炼科学思维
        与其他学科不同,物理学科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求证精神,还要在实验过程中构建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理与求证,从而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攻克难题,答疑解惑,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与“功”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直接邀请学生进行物品转移,力气较大的学生会直接搬运,力气较小的则要通过轮滑进行拖拽。在小小的实验中,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亲身感受到何为物理知识,这种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远高于教师的直接讲述。完成实验后,教师可引入本课内容,让学生通过正式分解的方法计算功。部分同学会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位移分解同样可以得到功的计算公式。此时,教师可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养成科学思维。


        (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渗透物理观念
        物理知识同样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各个学者在生活中发现并总结而来。为了消除学生对于物理的恐惧感,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核心素养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的方式,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思考,还可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逐步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目标。
        例如,学习与“摩擦力”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和学习,两两合作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例如,抓住对方的手指是否可以挣脱或者搓动双手等,利用生活化的小实验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摩擦力[2]。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养成从生活化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从物理角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不仅可以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还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物理观念的养成也有重要作用。
        (三)大胆假设并求证,培养实验精神
        新高考背景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实验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操作能力和实验精神,提高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与“向心力”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师大纲和考试重点提出以下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向心力的大小?给出问题后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生会在思考后给出不同的答案,小球的质量、小球的转动速度等,都被认为是影响向心力的直接因素。教师可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不同的实验,逐个验证学生的假设是否成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也会意识到要用实际操作来验证结果。长此以往,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水平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结语: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发生了诸多变化,教师也不可再利用传统的方法和模式进行教学,而是要迎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利用创新型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不是新高考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而是教育教学一直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教师做出了诸多努力和尝试,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还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翟应品,汤金波.十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最优途径——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减负增效的作业形式[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3):8-11.
[2]文晓霞,袁令民.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4):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