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张昌平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良好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多年的实践教育经验得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同时还会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策略
引言:数学这门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基础的一门学科。在教学时数学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在教学环节融入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纵观目前,很多的小学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上,缺乏良好的习惯,影响数学这门课程学习的效率,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的习惯培养就显得尤其有必要。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无论是学习哪一门课程,学生都需要提前进行预习,预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在第二天的课堂老师讲解新内容时,小学生不至于摸不着头脑,影响整体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环节,教师会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但并不会在课堂上进行检测。这就使得数学预习环节有名无实。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应该进行相应的测试,提高预习的效率[1]。
        比如,在学习到关于《认识图形》这一节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任务,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图形,并正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对学生们所展示的图形进行一一讲解。可以抽取学生们自我进行讲述。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来回答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让预习得以真正的实现。当学生逐步习惯了预习这个环节,好习惯自然来。
二、培养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面对数学这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时,难免课堂上会出现走神的情况,注意力很难集中,此时就会影响整体的学习质量。对此,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所谓的专心听讲除了听老师的指导之外,还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此教师要积极的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要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及时的进行纠正,可以(给予警醒,甚至给予)适当的(给予一定的)惩罚,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回到课堂。


        比如,在学习到《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景创设的方式来让数学教学环节抽象的一些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知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开超市购物的情景,请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以及购买者,售货员有五支笔,一支笔一块钱,学生要买一支笔,手里有五块钱,请问需要花费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继而逐步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数学这门课程大多都是和数字在打交道,纵观诸多的小学生在数学方面出现错误,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太过粗心,在计算时并没有认真审题。当然这和小学生自身做事的细致,踏实等品性是息息相关的。对此,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2]。
        比如,在小学阶段大多数都是数学运算,这些数学运算看似很简单,但是小学生们总是容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无外乎是将运算符号看错,没有将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层等等,都会导致了学生出现失误。对此教师在教学环节要着重的强调这些问题,防患于未然。如121+78=199,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个例子,曾经有个学生把121+78看成了121+18,最终的答案算出139。同学们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哦。如果我向你借了121元,再向你借78元,最后能不能只还你139元呢?一定得仔细看题目。通过将这类可能出现失误的情况展示,也避免了学生在这个环节出现失误。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每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都会设置相应的数学习题来帮助学生们巩固该节课所学习的课堂知识。而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纵观很多的学生在做作业时不认真对待,继而所做的相关题目都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学生直接抄其他同学的作业,这种态度明显就存在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们独立完成自身的作业,教师除了在课后布置相应的习题之外,在课上也要对这类习题进行检测,以告知学生要独立完成。同时要让学生在作业中保持验算的好习惯。
结语:总而言之,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去坚持。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帮助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监督。比如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这些好习惯养成之后,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能力以及因为失误出错的概率也会逐步降低。
参考文献:
[1]张贤流.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源于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教师,2020(01):61.
[2]齐秀玲.谈对小学数学学习行为偏差学生的矫正[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