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杨昊
[导读]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摘要:在当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要加强对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直观展示,同时,借助画图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因此,本文明确画图策略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所展现的作用,提出有效的策略,对学生的画图能力进行培养,要加强对问题的描述,借助示意图,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解题思路,对关系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画图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用
        引言: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要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对几何进行直观体验,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对知识进行运用。因此,借助画图策略对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首先,借助示意图对问题进行描述,可以使问题更加直观[1]。其次,借助示意图,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梳理解题思路。再者,借助示意图开展分层练习,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画图策略的相关概述
        所谓画图策略是通过对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结构进行直观的感受,借助图形来对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有利于对关系进行梳理,加强对结构的探讨,使得抽象的问题更加具体,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利用与题目相关的图形和图案来进行观察推理思考,有利于理解题意,正确解题,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尤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图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其次,要引导学生画图,借助画图来对问题进行感知。再者,要帮助学生体会图的不同作用,对解题的策略进行优化,利用语言或画图的方法进行表达。
        二、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借助不同的图形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尤其是借助画图来对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构建,使得学生在学习抽象知识时能够更加直观的进行感受,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二)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利用画图策略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做出更加规范的图形,同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做图,针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题,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对立体几何进行直观感受,加强对公式定理的有效推导,对知识进行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借助画图,对问题进行描述
        在对图形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加强对问题的分析,使得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针对于例题:某个班级内两位同学有64枚邮票,同学A比B同学多14枚,那么两位同学各有多少枚邮票?学生在进行初解答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利用线段图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不同的线段,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同时,借助线段图来对问题进行描述,加强对数量关系的感知。
        (二)借助示意图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在当前的新课标背景下,对数学模型进行建立,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数学思维进行发散,建立数学模型,借助示意图和线段图对数量关系进行梳理[2]。比如,针对某小学的长方形花圃长为20米,当学校改建时花圃的长增加6米,那么面积增加18平方米,原来的花圃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引导学生利用示意图,对花圃的长宽进行变化,展示了解前后的变化状况,有利于明确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又比如,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做图,对于原图和变形后的图进行比较,让学生来掌握具体的作图方法,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作图能力。
        (三)借助示意图开展分层训练,加强知识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原理进行应用,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分层练习,从读图、补图、画图、想图等方面,对学生问题解决意识进行培养。比如,甲乙两地相距565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了4个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驶的路程多55千米,那么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根据题目来利用线段题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分层练习,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展示,通过画图来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作图的热情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作图习惯进行培养,同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能够积极的开展作图。比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自觉地动笔画图,对轴的图形进行制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要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借助画图策略明确画图策略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行感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借助画图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做题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复杂的习题变得更加简单,对文字信息进行图画信息的转化,对图示进行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不同的方面明确解题思路,渗透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严雪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具体问题[J].学周刊.2019(03).
        [2]曹小玮.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究[J].新校园(中旬).201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