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严庭锐
[导读]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摘 要: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我国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地体现出来,在初中数学实施新课改之后,我国就非常注意增强学生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学习方面,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传授教学,还要使得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也是数学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将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教学,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在其中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
自从新课改出现以后,社会上很多组织和团体都大力倡导学生培养自己学习合作小组,这一要求就使得学校将这一责任安排到每一位授课老师身上去,让所有的老师在授课中将学生有效的带动起来,其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初中教学仍然是很多学科的开始成熟阶段,其中数学也是在小学开始萌芽,并且不断地走向成熟,但是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往往将注意力放在考试要考的地方,而在学生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没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本文就来深入探讨在合作小组的学习模式下探讨数学问题。
一、 构建数学学习小组的重要的意义
初中阶段,往往是数学学习的开始成熟阶段,因此也是他们学习最重要的阶段,但是在中学的教学中,数学教学往往由于其上课死板、枯燥无味……使得学生不是很喜欢上数学,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开展数学小组的讨论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萌芽阶段,在初中学习中,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地完成初中的教学任務,在初中阶段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每一个学生的起点都是比较相同的,因此,只要老师能够好好的带领引导,一定能够使得学生很快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升一个档次,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教学的任务自己进行思考和拓展,让学生对于学习能够进行很好的准备和拓展,从而在其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己的独立学习和探究能力。
小组讨论带来数学课堂的极大的优点,这也大大的说明了小组讨论能力的重要性,自我独立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也随之体现了出来,其实讨论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对于在数学学习中,为了构建有效的物理学习课堂,教师首先要进行将数学学习中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如果将抽象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有很大的可能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失去,并且使得新课改的要求失去其真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老师如果能够将学生有序的带动起来进行学习对于学生的帮助是极其大的。因此学校在进行选择老师时,要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多方面筛选,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对于学生的关心情况都要对教师有一定的了解,防止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使得孩子在学校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好的班主任老师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授课能力,还是和学生私底下的关系都是十分地友好和睦的,在挑选班主任时,应该首先选择对学生能够友好和睦相处的老师,然后再从这些老师中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进行选择,这样对于小组的分组的讨论帮助是很大的。


二、 构建初中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1.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由于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所以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而问题情境则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創设问题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如,“同学们,在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你们能够说出一些身边的相交线、平行线的实例吗?”由于是学生熟悉的事物,于是他们就会积极回答,如学生1就回答道:“黑板上相邻的两条边相交,相对的两条边平行”;学生2则回答道:“操场上的双杠平行,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则是相交的”等等。教师通过让学生共同回答课堂的问题,不仅能深化他们对相交平行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加强他们彼此之间的认同,为之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再然后,教师可以接着提出以下问题,如,“画直线AB、CD相交与点0,请问图形中的4个角,如果两两相配的话一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而后再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探究,可以在纸上画出相应图形,而后小组成员依次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通过合作就能得出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知识。总之,教师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就能有效激发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兴趣。
2.设置难度适宜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任务的设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步骤。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课堂教学任务,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以下任务,如,在一次竞赛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交流,其中一等奖是笔记本加铅笔,二等奖是笔记本,三等奖是铅笔。已知总预算费用为198元,而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的价格分别是36元和10元。如果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y名,请跟据上述信息尝试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进行比较,从而为之后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此外,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层次的不同,教师也可以设置让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方程组的任务,即先提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而后让各个学习小组分别提出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后再从各小组中选出代表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样,教师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课堂教学任务、设置适宜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任务,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也符合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需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凤桃.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7(17):125.
[2]陈贻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07(10):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