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赖泽基
[导读] 在现今发展迅速的社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摘要:在现今发展迅速的社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不断的创新、探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其生活价值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学科任务,更是数学文化的意义、思维和价值所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引言
        核心素养在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需要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起重视,并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探究,找寻最佳的培养模式,从而通过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现代国家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优化,并对学生的重要技能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单讲解课本中的知识,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其中,利用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新的认识,做到真正的深入的了解学科,掌握数学核心品质和能力。
2数学核心素养对初中教学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就比如有的学生记忆很强,背书很快,做题很厉害,但是跟她/ 他相处或者在交谈中总会觉得缺少一点素养,给人不舒服的感觉,缺乏必要的素养将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此时,应把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进行开展,教师不再用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更加关注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情况,若教师仅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只是会做题,其他方面技能达不到提升,在今后的发展中也是有限的。那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3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3.1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清晰
        根据有关部门和机构的统计,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的教师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够、对教学环节比较模糊等。为了切实提升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将教学目标简单地定义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或者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这一认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更深入的层次。
        3.2 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方式需要改进,这是许多在教学一线岗位从事工作的教师们普遍认可和接受的问题,但是很多教师却在具体改进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很好地为之付出行动。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感受到教学模式的单一、枯燥和无聊,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听完全部的课程讲解,而大部分学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走神情况的出现。因此,这种教师单方面讲授、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需要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需要注重其主观能动性的提升[2]。
        3.3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育领域来则需要教师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掌握现在的新技术,并且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虽然采用了新媒体技术,但是有些教师却将重点放在了幻灯片的播放设计上。这一转变虽然将媒介技术用到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忽略了教学的核心和本质。


4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4.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要树立以提升学生数学运用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重点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4.2更新教学方法
        为践行核心素养要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模式下的“填鸭式”理论灌输方法,要更新教学方法,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在质疑中帮助学生梳理教材知识,推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发言,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性质,联系生活实际中哪些建筑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3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智特点,此时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建立一套成熟、稳定的认知体系。学生们即使所属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但学生的记忆力、耐力、基础知识、情感态度、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学生彼此间的差异,并且通过积极的方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和教学。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制定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方案。
        4.4 结合生活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学核心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学到的知识大多来源于课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变成属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为此开展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引导学生灵活的应用知识、使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并获得答案,其次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思考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提高。例如:在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一重点知识,对于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很多人不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将三角形作为例子,鼓励学生自行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活动,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度,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及N 边的内角和是多少?其中有哪些规律?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将四边形、五边形等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让他们亲自去探索、在分割的过程中能很快意识到——N 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规律[3]。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尊重学生并且注重因材施教能力的提升,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能力和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安金红.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8,(8).
[2] 郑沥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探讨[J].理科考试研究,2017,24(5).
[3] 佚名.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之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