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顾泠沅教授认为:“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如今,“以学定教”作为一种理念与实践探索再次进入我们每个新时期教师的视野,并且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与目标。
关键词:美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所谓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习内容,二是学生的学情。就是上课之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预先确定。教学时,教师不但要顺着提前预设的目标引导学生生成新的想法,而且还要关注学情发展变化,调整策略方式方法,引导生成。“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是对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一问一答式”等教学方法的挑战,更是让我们的美术课换发新的光彩的大好时机,唯一的目标就是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更多新的乐趣和生机。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堂教学,不能用一模一样的临摹作品的像不像来作为评价课堂成果的好坏,而是要看每个学生自己的作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怎样才能表现出自己和其他人不同的思想。因此,针对当下的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早就不再是拘泥于像不像作为标准,而一幅幅有生命力的作品,那才是打动我们内心的一种包含个人见解和思想内涵的生命力。
一、以学定教,把教案变成学案
在我们的传统的美术教学,老师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示范画,学生就依葫芦画瓢机械的照着画,慢慢的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扼杀掉。而传统教育形式下的美术教师,一直遵循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教案”,而现在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我们不否认走进课堂之前的“教案”不重要,确实是必须的一项功课要做,但绝不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机械讲授,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承者。知识的习得、素养的形成,靠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需要什么?怎么得到?教师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把传统教案变成学生内需的学习方案,即“学案”。这样,突出“学”为重点,教师还要把学案成为预案,学生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学生要练什么,怎么练?这些是老师需要预测的问题。所以我们时常的感慨到,明明学生拥有非常好的绘画艺术功底,临摹再复杂的作品都可以表现得逼真无比,但是在命题创作的时候,竟然无从下手,其实这正是因为老师长期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了一个统一的模式中,使学生逐步具备了具象临摹描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恰恰失去了学生本身对艺术的创新与创造的能力,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在某种意义上讲,作为教师,如何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彰显生命力,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巧妙地处理“意外”,变“山穷水复疑无路”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也是教师应该预想的问题。作为教师,如何借助学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应该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解决,更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
我很欣赏蔡林森老师先学后教的先进教学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在我的美术课堂上尤其适用。因为我从实践中感受到,美术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的特点,因为从来都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来评价艺术,有的则是在每一次的创作中不断地超越自己的一个过程,让自己的创作能力、审美素养、对生活的理解不断提升。
二、以学定教,坚持顺学而导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创作的最佳学习状态作为一个学习的场,激起学生思维碰撞,达到心灵沟通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欣赏梵.高名画《向日葵》,我更注意让不同年龄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可以从绘画特点开始有意识地从向日葵的色彩入手开始观察,而且还会逐渐的将色彩和色彩之间的搭配,通过欣赏了解画家是如何将深浅不同的渐变色来表现成熟和未成熟的葵花,从而对色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慢慢的关注点就从色彩向画面葵花的前后关系、遮挡等动态位置,在此基础上对画面的构图知识也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顺学而导适时抛出问题并加以引导讲解:“朝着一个方向的花好看还是朝着不同方向的花好看?”由此学生终于明白,这幅名画中的葵花正是因为花朵的高低、前后、大小、色彩等方面的构图,才会使画面更具美感,在引导学生欣赏的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感悟,更生动更具有发现美的现实意义。
三、以学定教,彰显教学活力
上过美术优质课的老师一定很清楚,上课前准备工作是上课时间的无数倍,这让我们很感慨,一周十七八节的课时,如何将每节课准备的很充分?阅读蔡林森老师先学后教这本书时,所有的问题,我仿佛都找到了答案。
如我在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美术赛课中,没有多媒体没有任何花样的一节课,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行为都减少到了最低的程度,鼓励的语言,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能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学生们在静静的思考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树林,静静的做练习,运用特殊的画材砂皮纸及普通的油画棒中暖色调大胆地涂抹表现着一棵树、两棵树、一片树林。虽然是到徐州借班上课,但即使是在讨论的环节,也是井然有序,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课堂的起点不是教,而是学生按照教师的积极的引导策略在自我学习。学生练习表现树的时候出现了大片的绿色调,根据学生的理解加以引导,首先不是我释疑解惑,而我是请别的学生观察、讨论并给予建议。最后,我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用像不像来评价学生表现秋天的作品,而是让学生大胆的抓住秋天的特点富有创意的表现,一节课下来,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独立思考,从思考中找寻答案的过程。这样一节没有花样的朴实的课堂教学,正如蔡林森认为,效果是评课的唯一标准,效果好的课就是好课,效果好的标志就是全过程让学生积极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这里的效果,既包括知识方面的要求,也包括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既包括课堂教学中每一环节的阶段性效果,也包括一堂课的终结性效果,本课最终得到所有评委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一等奖,我想这就是蔡林森老师提出的先学后教的教学精髓。
我们要摒弃以往引起束缚学生手脚的语言,欣赏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发言、宽容学生的幼稚、粗糙,甚至错误的想法,因此,我们老师在学生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就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创作出来的作品,肯定有他特有的闪光点,老师就应该做那个善于发现的眼睛,与学生的创作情感产生共鸣。以此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对各种活动的兴趣,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后教。因此我一直坚持自主学习不能“轻轻松松”,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探究学习不能“扔掉书本”的原则。
总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目标很明确,他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他是对我们每个教师是各种能力和先进理念的挑战。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既要言传身教,更要循循善诱;既要点拨指导,更要接纳学生的思维认识;既要讲,更要让学生自己去学。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是很难的,只有边实践、边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彰显教学活动的精彩。
总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这种教学的模式如果能够恰当的掌握、运用,不但能体现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还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素质,值得我们所有一线的美术教师更好的学习运用,相信一定会让自己的美术教学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