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课堂现阶段都在研究如何创新,如何突破。教师首先要合理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互动。作为音乐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音乐教材进行思维和运用的创新,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音乐,对音乐进行理解,进而实现创造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课堂现阶段都在研究如何创新,如何突破。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合理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走进学生,时刻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他们自主提高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轻松的、自由的,学生也才会更热爱音乐。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师生在转变中共同成长
作为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浪潮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理念的创新,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此外还可以多多参加专家的讲座、培训等,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做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
例如学习《去太空旅行》的音乐课,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只需要辅助、引导即可,还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课堂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太空知识,让学生提前走进太空,感受太空的美好。然后教师播放关于太空的PPT,并配以《去太空旅行》的音乐,提示学生可以跟着音乐小声歌唱。接下来,开始正式的学习,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着唱,反复多次练习。到最后,教师可以让喜欢唱的学生站到讲台前面,带领其他还未熟练的学生。在歌唱中,学生自身可以感受到音乐优美的旋律,领悟歌词的寓意,体验歌词所带来的快乐与美好。而且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体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为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带动起学习的活力。
二、师生在创新中共同成长
教师在课堂中要习惯用自身所取得的学科成果分享给学生,并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推翻教师取得的成果,让每一位学生有创新的精神。教师先经常多问学生,拓宽学生的思路。再经常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从这些角度曲分析乐曲,节奏为什么决定情绪等音乐知识,这样在较新颖的提问中开展教学,学生的自发兴趣也就提高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到全新的知识,重点是对自己获取的知识有质疑的精神,勤问为什么。从小培养学生的疑问意识,可让其终身受益。学生还可对各种问题更加专注的进行深入研究,对问题能够自己找出答案,具有创造精神的解决。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学生或许没有质疑的意识,教师需要注重质疑精神的培养,将这一精神传授给每一位学生,逐步引导学生在关键点、重难点和最容易出现错误之处进行求疑。
例如,《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大雨和小雨》这一音乐时,在引导学生开始练习时,可以让他们在朗读歌唱的过程中,根据课本上节拍的要求尝试将节奏自己写出来。为了完成任务,很多学生会简单写几笔,草草应付了事。这时候教师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雨,夏天是多雨的季节,那么我们看到的雨都是什么样的?雨的节奏除了课文的形式之外,还有没有其它节奏呢?学生们陷入沉思,开始回忆下雨的场景,想着雨声,写下雨滴落下的节奏,于是各种各样的节奏类型就出现了,节奏密集的表现了雨下得很急,节奏疏松的表现了还是下的小雨,节奏丰富的,比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加入则表现出雨滴很清脆、动听。这样一来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再如一年级的《母鸡叫咯咯》,教学内容有二: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以及认识与模唱“re fa la”。根据这两个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
首先课件播放母鸡律动的动画,师生一起跟着律动开始导入,然后播放《母鸡叫咯咯》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继续律动,音乐结束,学生们安静之后,创设情境开始新课程内容的教授。老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猜一猜来到了谁的农庄。(播放公鸡的叫声)学生们都猜到了是公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按节奏说出。接下来学生自主探究,学唱歌曲:听歌曲《母鸡叫咯咯》,教师范唱歌曲,然后让学生跟老师读节奏,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创设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审美意识。接下来学生就需要自己学唱歌曲,在歌唱的过程中会有不会之处,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当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之处,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教师唱完学生跟唱。通过反复的练习,便可突破难点。学生基本掌握了歌曲唱法之后,可以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可以换不同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或者为歌曲填词。整节课堂上的教学,教师运用学生的经验创设语境,课前教师带领他们到公鸡家做客,进而引出歌曲节奏,这一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这时候对节奏的学习,如果从语言和经验入手,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只是辅助作用,将语言节奏与符号节奏匹配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节奏符号,难度就会很大。
所以,想要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就需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储量,那么在实际的课程改革进程中,音乐教师也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支持,这样音乐教师的课堂氛围才能凸显,教学过程才能创新,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才能落实。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爱上音乐课堂,喜欢在课堂上不断思考、大胆质疑,养成创新的良好品质。
三、师生在互动中促进成长
教学评价往往是被忽略之处,但却在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点。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反映教师教学的成果,还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最优化。那么我们要从两方面落实和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一是从思想上重视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二是改变以往过于单一的评价,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将其作为推动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向。为了让学生对音乐有学习的兴趣,更需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首先优化对于学生评价的语言,多从学生的内心出发,评价他们所想要的,再者也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作为创新的方式。例如:“你很棒,老师都佩服你的节奏感,真的是太准确了!”“这首歌曲你唱的很有感情,看,全班同学都被你的歌声陶醉了!”“其他同学来说说他的想法怎么样啊?”……学生们得到老师和同学这样的认可之后,对自己就会有更多的信心,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就会被慢慢调动起来了。总而言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让课堂不再单一化,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激情澎湃。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这才是符合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因此,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就需要学会在变化中创新,在成长中突破,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学生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推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更好发展,实现最佳的音乐效果,最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雨婷.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音乐游戏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181.
[2]王文静.在音乐中嬉戏,在嬉戏中学习音乐——浅议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190.
[3]王柳林.小学音乐课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9,(2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