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陈仲飘
[导读]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也愈发先进、高明
        陈仲飘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塘口初级中学,529828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也愈发先进、高明,在此情况下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整体性教学的优势,进而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的导入整体性的教学方式,本文以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望有关策略能够给予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整体性教学;初中数学;运用分析
        引言:整体性教学不同于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片段式教学,它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加完整、有结构的数学知识,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主动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最终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但想要达成以上目标,就要求教师能够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一、注重分层教学方式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的专注力,同时也能够将数学中蕴含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具体的表达出来,方便初中生在思考之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此,提问的优势不言而喻,但由于每个初中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效率自然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亦或是问题设计时,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利用分层教学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其真实数学水平的问题,并且在解答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1]。
        教师在讲解“因式分解”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可以依据班级内同学水平的高低去设计不同的问题,进而帮助整体初中生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在面对同一道题目时,引导水平不同的同学运用不同的方式与思路去进行解题工作。例如,在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时,教师就可以为其提供诸如这种基础计算题,而面对水平能力较高的同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其自主完成等难度较高的题目,同时也可以引导其运用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以及拆分法等运算方式。
        二、创建新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系统的学习过数学知识以后,初中生能够有效锻炼自身的思维模式,从而达成思维模式与数学能力同步提升的整体性教学,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中生能够很好的探寻潜藏在题目之中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如果一昧地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又或是命令初中生进行机械化的习题练习,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初中生对数学产生排斥、厌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在兴趣的趋势下进行自主学习[2]。
        在讲解“方程”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导入学生更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例如“一家鞋店每天可以卖20双鞋,每双可以盈利55元,为了提高营业额,在每双降价幅度不超过10元的情况下,每双降价1元,每天就可以多卖出5双鞋,如果想要达成1800的营业额,那么每双鞋应降价多少钱?”引导学生将每双鞋的降价设为x,每天的销售量为“20+5x"1800=(55-x)(20+5x)”。在这个过中,初中生能够充分体会数学的包含性与广泛性,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由被动的听、学、记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想,使其能够在实际计算的过程更具有整体性,进一步提升数学知识的实效性。
        三、实现目标的整体性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为初中生设立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就可以使其明确学习的方向,由于初中生的身心成长尚未成熟,对自身的学习水平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极易运用于自身水平不相符的手段与方式,最终导致其数学效率始终无法有效提升。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在正式自身数学水平的情况下制定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整体性学习目标目标,即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创设一个更适合全体学生的整体性目标,进而促进整体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在学习“因式分解”之前,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的真实水平与实际学习需求为其创设一定的分层目标,从而在为了达成小目标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完成最终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将“融会贯通因式分解”设置为最终目标,再将“掌握同底幂数的乘法”“掌握幂的乘方”以及“掌握积的乘方”等设为不同阶段的小目标,在经过等对应题目的练习后,能够在逐步达成小目标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知。
        四、正视评价的整体性
        初中阶段的数学难度要远高于小学阶段,同时也是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基础,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见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一定要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粗心、态度不积极、姿势不端正等问题,并且在提出学生的问题时,同步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由此构成整体性评价过程[3]。
        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时,面对学生将“105×103”的答案计算为“1015”时,教师就应该判断出该名同学是因为基础薄弱所以计算错误,因此可以对其进行“请同学仔细观看教材上这一部分的内容,想一想同底数幂的计算应该运用乘法还是加法?”的提问,并且为其整理出诸如“25×23”“62×56”的较为简单的题目,督促加强基础训练,并引导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在计算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升自身的学习信心。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开展“学生互评”的教学活动,在互相评价、良性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中整体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落实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整体性教学是切实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在授课过程中导入该教学方式,进而与初中生共同完成实践以及探索,充分正视初中生的课堂主体性,尊重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时刻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升整体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进一步推动初中数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允铭. 把握主题整体设计——例说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J]. 教师,2020,(33):47-48.
[2]王恩. 关于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思想下的几点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2009,(04):8-10.
[3]叶函. 关于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思想下“起始课”的几点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2020,(04):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