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肖威景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核心素养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探究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本文将探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肖威景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青草中学  湖南省  长沙市  410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发展,核心素养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探究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本文将探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32-0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当前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教学质量。
        一、树立家国情怀培养目标,开展课堂讨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家国情怀为目标,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例如,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如提出“张骞办实业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主动学习知识。教师要明确这一课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张骞创办实业的过程,通过张骞办实业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以及不同阶段的原因,掌握历史规律,并理解工业发展对中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近代民族工业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史实,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根据目标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此外,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开展课堂讨论,营造活跃、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并能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思考现实问题。例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两次鸦片战争相互联系,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中国和英国远隔重洋,为什么会发生战争?第二,如何看待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吗?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了解历史。为了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体会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英雄壮举,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历史,了解当时政府的软弱无能、综合国力衰弱、政策的腐败是导致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提出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又重燃战火?教师可以展示图片,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将课堂提问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明辨“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了国家强盛而学习,奋发图强。



        二、丰富教学方法,直观地进行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采取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教学更加科学、有效。例如,在“戊戌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公车上书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思考:在国家存亡之际,谁提出了救国主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出梁启超的事迹。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了解梁启超、康有为提出的主张。再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举人,你会不会签订万言书?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将学生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了解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运用课外资料、影视资源等,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如果单纯地讲述历史事件,学生难以获得深刻的体会。为此,教师要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源,从多角度展现历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通过具体的人物事迹,让学生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以“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例,许多学生对这段历史缺乏感知,无法理解海峡两岸人民的思念与期盼,为此,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使教学更加饱满,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认识到台湾的回归是必然趋势。
        三、丰富课程资源,合理运用乡土史料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课程资源,合理利用史料,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的课程资料,将其综合运用,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近几十年人们生活的变化,让思考,新、旧四大件是指什么,了解社会、科技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了解时代的发展为生活带来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乡土史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挖掘家乡的历史事迹、历史任务或历史遗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让学生以家乡为荣,以祖国为荣。例如,教师在讲解近代抗战史时,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地的抗日英雄事迹,让学生了解抗战历史,体会抗战英雄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心怀天下、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家国情怀培养目标,开展课堂讨论;丰富教学方法,直观地进行教学;丰富课程资源,合理运用乡土史料,将爱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王金芳. 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析[J]. 考试周刊, 2020(13).
[2]李严万. 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9):0163-0163.
[3]胡修亮.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及策略[J]. 科普童话, 2020, 000(007):P.5-5.
[4]马彦瑞.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J]. 考试周刊, 2020(75).
[5]何红燕. 探究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C]// 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