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足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蔡湘隆
[导读] 针对农村初中足球课的教学实际,笔者在新一轮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差异合理分层,合理设置内容、目标、评价,随机优化教学过程,该方法较好地弥补了传统足球课技术练习的枯燥乏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健身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学练水平和健身效果,提高了初中足球课的教学效果。

蔡湘隆   浙江省乐清市城南中学  浙江  乐清  325600
【摘要】针对农村初中足球课的教学实际,笔者在新一轮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差异合理分层,合理设置内容、目标、评价,随机优化教学过程,该方法较好地弥补了传统足球课技术练习的枯燥乏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健身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学练水平和健身效果,提高了初中足球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 足球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38-01

        一、在教学中了解学生
        新学期伊始,依据新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水平四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身体条件,足球专项运动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在教学计划设置上,首先将田径与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等教学内容,有目的地相对集中安排在前面传授。其安排意图是让同学们相互之间尽快、尽早熟悉,消除同学间的陌生感,建立起和谐的教学氛围,并且使学生们了解自己的短板,明确自己应努力的方向,以利于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承认差异、确定分层
        分层教学的实施,其基本策略就是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切入点,“承认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发展差异”为归宿。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以及学生自由组合,开展教学比赛的各方面表现,特别关注的是学生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以及基本的足球意识、运动能力等,以动态开放模式,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分别是 A 层、B层、C层三个层次,分类递进式进行教学。B层次水平学生的比例较高,约占总数的 65%左右 ,A 层次学生占 10%左右,C 层次学生约占 25%,但由于各层次的个体水平亦有所不同,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审时适度地调整不同层次水平学生所占的比例,注重在划定分组以后,有针对性实施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设置目标、内容、评价标准
        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实行 A、B、C三层次划分。在学习目标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之达到所预定的目标。如:C层次水平的学生注重 “引”上下功夫,花力气。在教师的灵活引领下 ,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个人的互动学练,互学互纠,互帮互助,以达到增强体育运动兴趣与学会运动技能的目的:B层次水平的学生则注重“练”上去点拨,让学生在练中动脑 、动体,练中修正、共勉,以达到提高其专项技能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A层次水平则关注“赛”上出点子,让学生相互之间切磋技能,比拼能力,力求在比赛中能够运用基本技战术,增知促技,比出团结,比出进步,为终身体育运动奠定坚定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既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发展性学习内容,不断满足体育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个性特长的需求,也同时考虑到各单元教学运作的安排条理衔接性为各单元留有相对的余地。


对各个教学内容的学习重点以及难以掌握的运动知识、技术技能 ,尽量多安排学时,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空间内,通过自主的努力,同伴的热心指导以及老师的启发诱导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评价考核的制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合理的考评标准,使学生人人通过自我的努力,基本上都能通过考核关。在评价考核方面讲求评价机制的多样化,追求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整合、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整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有机整合,力图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等运作机制不断彰显价值取向。评价考核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考核过程全方位放开,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 1—2 项内容参与评价。
        四、关注心理 优化过程
        从思想入手,消除自卑树立信心。笔者对 C层次素质较差的学生作了调查与观察,查阅他们的健康档案,进行问卷调查、交谈,观察他们的上课和课外活动过程,以及与体育教师的关系状况。不难发现往往一个 C层次学生的形成,从学生本身看,出现了小问题 (如素质、技术差),没有得到及时的磨合,问题积累 (如素质差异越来越明显),导致脱节 (跟一般学生有明显差异)。此时此刻,自信心降低,心理产生障碍,失去锻炼兴趣,不再愿意进行体育运动,害怕上体育课和锻炼 ;从教师方面看,由于忽视小问题,未及时查漏补缺,形成 C层次差生观念,从而期待丧失。如有学生自叹道 :“我的本身素质差,技术掌握不好,在运动场上是同学的笑料 ,因此,我不愿意上体育课 ,更不敢到球场上去练习,以免‘丢人现眼’。”实行分层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应事先调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和角色,对 C层次学生给予热情导学,悉心的辅导;满腔热情地诱导学生,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到在体育活动中的成功感,树立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心。
        利用差异优化合作。确定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划分后,在分层学练的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体系,以求所制定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此外,在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采用实用性教学方略使学生乐“学。再者,
        还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掌握程度,可行性地相对降低要求,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进行相应的变异等手段,使学生人人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各层次之间并非“老死不相往来”,而是要有的放矢地安排各个组的学生层次之间,定期进行相互切磋、相互观摩学习与交流 ,定期安排各体育项目技术好的学生帮助指导体育运动基础较差的 C层次同学,以 “点”带 “面”合作学习,互动交流,采用现场说技 ,介绍运动经验、陪练、互练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增强 “面”的体育运动信心,同时促进“点”的体育运动技术与运动能力的不断升华从而形成以好带差,团结、互助的集体。同时,同一层次问的学生也可以互换小组,但必须切实做到“换”而不是“窜”,不然就会造成学习资源的不平衡。此外,教师还可根据体育教学的进度,适当安排和组织各个层次学生之间和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竞赛交流,教学真正实行 “优升劣降”的运作机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及时调控好学习班次和小组,形成竞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
[2]刘建.走进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3]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