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整合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胡媛媛 温元丽 邱颖
[导读]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和推进,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教育教学的要求。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它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能够高效地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说明了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整合课之中,旨在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胡媛媛  温元丽  邱颖    成都市龙泉驿区向阳桥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和推进,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教育教学的要求。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它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能够高效地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说明了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整合课之中,旨在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思维导图;一年级;数学;整合课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49-01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有趣的画图方式,能够帮助他们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符合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在小学低段数学整合课教学过程当中,适当融入思维导图并加以有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真实呈现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区域一年级数学整合课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到了新课改工作的影响,一年级数学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上出现了较大的变革。在课堂革命的过程中,我区构建了“三课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的学习分为单元课、学时课和整合课。其中,整合课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形成、认知拓展、巩固深化、能力提升等系列与学习力和创造力相关的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目前,我区很多整合课教学还是停留于形式上的改革,没有从其根本改变传统课堂模式。重目标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重灌输轻启发的现状仍然存在,分数或许提高了却没有获得数学思维,同时还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这就偏离了新课标。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整合课中的意义
        (一)提兴趣
        根据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可知,一年级学生对图像、色彩有非常高的兴趣,并且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开始能够应用语言或者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经历的事,而思维导图的图像、色彩、简洁性正好符合学生的兴趣,绘画的形式也满足学生的爱好,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关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记忆
        根据知识可视化理论,思维导图有效地将小学低段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具体化,并将这一些具有抽象化的内容给学生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可根据思维导图清晰的理解各个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思维导图的简洁直观性为学生有序思考提供条件。
        (三)善总结
        我们都知道,思维导图是具备着一定的传导作用的。正是其具有传导的属性,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按照对应思维导图的流程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往往是将一节课的内容拆分成几个部分来教学的,而在教学完成之后,回过头来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的时候,往往发现学生忘记了前面所学习的那几部分的内容。而将思维导图的方法应用在教学之中后,教师就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强发散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将各个很小很细的层级关系以及隶属关系进行连接起来。正是因为其具有强发散性质,学生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之中,往往就可以从某一个知识点内容延伸和拓展到其他方面的内容,发散和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日后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1
        图2
        图3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整合课中的应用
        3.1依据“课时”来建构思维导图模式
        众所周知,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使得其在知识的建构能力和思维能力上比较弱。为此,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绘出相应的思维导图。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教学“比较”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用“比较”作为中心,如图1所示,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如:比大小、比多少、比轻重以及比长短等,并将一些东西分为二级分支,更加方便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从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点内容。
        3.2依据“关联知识”来建构思维导图模式
        当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教学新的知识点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唤起学生旧的知识点内容,尤其是在新旧知识为此,依据“课时”来建构思维导图模式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整合课中应用的一种方式。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深入的展开教学“比较”这一课文内容时,由于“比较”的基本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这时教师可以用以往的思维导图来唤醒学生对“比较”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将这一思维导图和多样化的情境结合起来,如图2所示,将“比较”的内容赋予 “过生日”、“下课了”和“跷跷板”的情境等。
        3.3依据“整理和复习”来建构思维导图模式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整理和复习”部分的内容就是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而依据“整理和复习”部分的内容来建构思维导图可以直观的给学生展示出在这一个单元中学习到了什么知识点。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教学完“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内容时,引导学生依据之前学过的章节,来绘制出相关的思维导图,如图3中所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思维导图在我国小学一年级数学整合课中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质能力的提高。为此,这就需要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通过依据“课时”来建构思维导图模式、并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整合课之中。
参考文献:
[1] 滕云飞.浅析思维导图引入数学复习课的实践[J].文理导航,2016(6).
[2] 李蕾 .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8,v.5(18):242-243.
[3] 朱秀英 .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