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卢彤
[导读]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后,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成为了教育者工作的重心。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清晰明确的了解课程内容,更加熟练的掌握各种公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本文利用分析逆向思维能力的特点及必要性,微探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卢彤   四川天府新区正兴中学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后,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成为了教育者工作的重心。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清晰明确的了解课程内容,更加熟练的掌握各种公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本文利用分析逆向思维能力的特点及必要性,微探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特点;必要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15-01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现象展开逆向思考,以解决实际问题、解释事物现象。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关联性,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模式发展、形成时期,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逆向思考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公式、原理等,通过已知结论思考、推导所需条件,从而实现复杂、抽象问题的简单化处理。对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一、逆向思维能力特点及必要性
        (一)逆向思维的特点
        与正向思维相比,逆向思维主要表现出了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反叛性。即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对,加强逆向思维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产生的影响,降低固有思维对学生的影响。第二,普遍性。即除了数学问题的解决之外,逆向思维还适用于多种活动领域。第三,主动性。即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对数学问题进行各种角度的思考。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分析我国的初中数学教育,发现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并没有突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很多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学习范围局限在教材上,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各种计算。而整个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懒惰思想,懒于主动思考问题。只会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知识,一遇到难题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不会主动思考,攻克学习上的困难。另外,学生学习其数学知识来还非常随意,并没有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师讲一遍,听懂就学,听不懂也不会深究。长此以往,不仅学生无法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就连其未来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重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基础教学
        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科目来说,基础知识都是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的有力保障。


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培育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基础知识也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无论面对哪种数学题目,解题的根本都是学生所学习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形成逆向思维能力的目的就是对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更为灵活的利用。所以基于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在针对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讲述之前,要先对一整个单元中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找出本单元基础知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以此为基础绘制知识结构图,这样一来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同时也会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带来积极性的影响。
        (二)合理应用公式、定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在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对现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充分了解,与学生一同对定理以及公式进行分析,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学生思维途径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初中数学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公式以及定理往往都具有可逆性,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对逆定理以及逆法则进行合理应用。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不具备可逆性的思维意识,这也使得数学解题途径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函数”这一知识体系教学的时候,会涉及到求值以及化简多项内容,并且经常会利用到平方关系、商数关系等知识点,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有一定考验。很多学生在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存在很难掌握重点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教师要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公式以及定理以及逆运用,这样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三)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逆向运用与学习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性知识点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为此,教师要引起注意,不能一句话带过概念,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概念知识,则无法进一步学习该概念相关的知识点,从而难以发展数学能力。另外,为了减少惯性思维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考,逐步形成逆向思维。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数学学习。比如说,就某个概念的教学来说,教师如果但从表面解释概念,不将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就会使得学生产生困惑。为此,教师必须仔细讲解概念,并对其进行适当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由此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更地的带动学生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数学解体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学生能够利用错题进行反向思考,也是逆向思维的一种表现。
        结语:
        总而言之,逆向思维作为在数学领域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不但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获得简单化的解题路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该更加积极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更要结合教材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静.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6):75-76.
[2]姬映斗.初中数学错误资源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21(19):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