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李怀征
[导读]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就其本身又是一个多侧面层次的复杂系统。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层级来看,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分为本体性阅读能力和相关性阅读能力。本体性阅读能力又分为知识性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能力和探索性阅读能力。在阅读能力结构中,“理解”处于核心地位;在阅读“理解”能力中,“概括”能力又是最基本的智力技能。

李怀征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岗河完全小学  442000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就其本身又是一个多侧面层次的复杂系统。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层级来看,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分为本体性阅读能力和相关性阅读能力。本体性阅读能力又分为知识性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能力和探索性阅读能力。在阅读能力结构中,“理解”处于核心地位;在阅读“理解”能力中,“概括”能力又是最基本的智力技能。
【关键词】阅读能力;理解;概括;技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17-01

        一、培养概括能力有利于准确地提炼文本信息。
        通过概括理清文本的结构线索只是初步读懂文本,而要真正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则需要更深入地走进文本,通过提炼文本相关的重要信息,了解作者到底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以此读懂文本的主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根据理解的需要,要求学生试着从文本中提炼相关的信息。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根据要求提炼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或观点。这一思维的过程,使学生能更深入到文本的内容中筛选主要信息,这对其更进一步地领悟文本,理解文本提供了学习的抓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晚,一艘名为玛丽好的船在浓雾中撞上了“名为“玛丽号”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挽救了船上60名乘客,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要理解雨果写这样一个人物的用意,关键点要让学生先了哈尔威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这样一篇写人叙事的文本,关于哈尔威的描述是散落在文本的各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在整篇文章中根据主题寻找信息,提炼信息,重组信息后进行表达,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培养概括能力有利于对所学语文知识梳理和归纳。
        众所周知,语文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将零散的、分散的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对所学的内容形成完整而较规范的知识体系。例如第九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中提出“培养学生借助关键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提高整体阅读能力。”而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要求学生概括句子主要意思,以及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这样一来一回的逆向思维训练,明确地告诉授课教师:既要培养学生长话短说的能力,又要培养短话长说的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让学生明确短话长说就是在词语或句子中“添油加醋”,而概括就是去除长句中的“油”“醋”,即去掉细节性的描写。这样既对学生快速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为后面把文章写具体指明了方向。当学生能将琐碎而不系统的知识点经过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相信在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内容,一定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概括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梳理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时更显条理化、清晰化,简洁化,这无疑是教会了学生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培养概括能力有利于理清文本的结构线索。
        一篇文本无论语言形式如何,文体如何,一定有其行文的线索。


要读懂文本,除了从整体去感受文本的内容、形式、情感特点外,还需借助概括来理清文本的结构线索。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状物的文本。四年级的学生在初读状物类的文本,往往只能了解文本描写了什么,但对状物的特点印象不深刻。此时,就可以借助概括,理清文本的结构,弄清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从哪几个方面或角度来描写这样事物。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文后将全文概括为“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模样——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步往上爬的。”当理清了文本的结构线索,学生就能将一篇较长的文本读懂,概括出了行文的结构线索,也就记住了文本的内容。概括往往能以简练凝缩的方式凸现文本的主体框架,直观地显示文本的思路、脉络,有助于学生理清文本的结构线索,感受作者选材谋篇的独具匠心。快速获取生活“文本”的信息。
        四、培养概括能力有利于快速获取生活“文本”的信息。
        今天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使自己获得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做到快速、简洁、准确。由此,不妨从“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的学习天地有多广。”这句话中拓展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外延:“文本”除了可以是视之为教材的文本,还可以是学生获取新闻的文本,学生佳作的文本,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文本”可以是经典的文本,也可以是贴近学生生活或是他们趣味爱好的非经典文本。比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均为童话故事,通过文本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学习后,大家知道通话不是就是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反映美好的愿望或揭示深刻的道理,由此,孩子们大量阅读了叶圣陶、安徒生、格林兄弟等世界名家的童话故事,像《青蛙王子》《灰姑娘》《小雏菊》《白天鹅》《洋葱头历险记》《假话王国历险记》等,并能概括这些童话故事的助主要内容,还能发现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进而引发孩子们自己创作童话故事的欲望,虽然还很稚嫩,但无不令人欣慰。 例如,部编版第八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中明确提出抓住关键句,初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之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就告诉学生抓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富含作者情感及想法的句子提高高过能力,如《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话“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又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天窗》中“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对于纷繁复杂而又精彩的“文本”,学生如果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那么在看书时,会知道从厚到薄;阅读一篇“文本”时会从篇到纲,概括内容,牢记要在交流时,会概括地记住谈话内容的关键点。比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你肚子里旅行》一文,小蟋蟀红头不小心误入牛肚子里,后来在好朋友青头的安慰、劝导、帮助下,成功获救的故事。学生们反复朗读后,要概括出概括出青头在牛肚子里履行的历程,还要概括分析红头与青头的个性特点。如果这些都能比较完整的概括出来,那么学生学起来就轻松自如,饶有兴味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再次提到“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随之交流平台就给出了概括小标题、概括每各部分的内容,再把小标题或把每个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的的方法提炼文章主要内容。如《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几篇文章,课文篇幅较长,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读通课文后要想一下子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些难度,甚至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可能会越读越茫然,这种情况下想让学生快速抓住主要内容,就是先拟小标题,再化零为整的使用串联法,老师适时地引领学生删删减减,通顺、简洁、完整的说明大意即可。这样对学生在领悟主人公特点上埋下了种子。一旦学生具备了这方面的概括能力,他将轻松地获取、学习、记忆知识,提高能力,这不仅对其现在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生活都具有奠基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