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线上课堂的教学案例看课外文章阅读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卢小霞
[导读] 通过本节课作为一个切入点和范例,本案例的课外阅读文章的引入作用,其实可以推广到所有的网课中。下面就如何在网络教学下尽可能把互联网的作用放大,如何利用好线上教学的契机,发挥文科学习的一大优势,引入大量的课外阅读文章,让这些阅读与书本所学有关联,并在课件中得以融合。本文通过这次课堂总结出的几点经验或许值得同行线上教学作为参考。

卢小霞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00
【摘要】通过本节课作为一个切入点和范例,本案例的课外阅读文章的引入作用,其实可以推广到所有的网课中。下面就如何在网络教学下尽可能把互联网的作用放大,如何利用好线上教学的契机,发挥文科学习的一大优势,引入大量的课外阅读文章,让这些阅读与书本所学有关联,并在课件中得以融合。本文通过这次课堂总结出的几点经验或许值得同行线上教学作为参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线上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30-01

        新冠疫情突然而至,广东省与广州市教育局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和通知,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不浪费学习的时间与光阴,让孩子们在家也能够继续进行学习,线上教育课堂在各校开始如火如荼地开展与探索。我们教师也开始“忙乱”地学习和摸索各种的网络教学方式方法,既然有互联网可以利用,那我依据文科的学习特点来设计自己的网课,尤其是借助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文章,提前把这些课外阅读文章和课件在Q群里发给学生作为预习资料,课堂的课件设计再把学习内容和相关的阅读文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学习中融合呈现。
        本次线上课堂的授课内容及背景
        初中政治八年级和九上的所有每节复习课我都加入了两篇课外文章,做为学生们预习学案的资源之一,为的是更好地打开孩子们学习政治这科的路径。本文只以其中一节复习课为例切入,体现课外阅读文章的作用与魅力。在八上第四单元《国家利益至上》的复习课中,课外文章的引入融合帮忙解决了两个问题
        在第一个重难点复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相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时候,我把我国的疫情实时报告数据与课外阅读文章《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悲歌》【馒头大师公众号】,里面我国政府和前苏联政府的不同做法作了对比,如下:
        首先第一步针对我国的疫情实时监测数据引导设问:“我国政府每天都进行这个疫情实时动态报告数据,对于人民利益而言,大家认为有起到什么作用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表达自己的一些零碎的看法“体现了政府保障我们公民的知情权啊。”“可以避免民众发生恐慌事件。”“一些很具体的病例地区报导,可以对我们百姓的出行选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啊。”......我继续往下深入一层引导:“既然大家都认同国家的这个做法,认为对保障我们百姓的利益是有帮助的,那当我们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的时候,对于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稳定有作用吗?大家觉得。”孩子们都一致认为从减少传染源这个方面肯定是能有利于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的稳定安全必然是国家利益得到保障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对比课外阅读文章中前苏联政府的做法,思考第三个问题:“前苏联在核爆炸的开始对民众是一种隐瞒的态度,是否有损害人民利益的情况出现了?”孩子们在课前已经阅读过相关课外文章,所以比较了解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因此也很快地找到了课件中的重点:由于官方的隐瞒,导致了如死亡游行等民众不知情而让自己受到了生命健康损害的结果。


我最后引出了这篇课外文章作者的一个观点:后来有专家研究认为,这次核电站事故的处理不当,让前苏联政府失去了民心,所以也是1991年底加速了前苏联国家解体的一个因素。也应当从反面论证了书本重点:人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的话,国家利益迟早也会受损的。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课外阅读的关注思考问题是:何为国家利益至上?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当如何正确取舍?”的时候,我还是让同学们像以往课堂一样,把课外文章阅读的相关段落截图并发上来,下面选取其中两个孩子的文章截图来对比回答: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提议把中国“拉进”联合国并让中国也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体现美国与中国的友谊很深厚还是由于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呢?郭永怀科学家放弃了自己在美国舒适的生活选择了回到落后的祖国,这是个人利益至上还是国家利益至上呢?通过引导孩子们对这些课外文章的内容思考,其实背后就是对书本理论和观点的深化,打开孩子们眼界的同时,加深他们思考的深度。
        在线上教学如何引入课外阅读文章的几点经验总结
        下面就如何在网络教学下尽可能把互联网的作用放大,如何利用好线上教学的契机,发挥文科学习的一大优势,引入大量的课外阅读文章,并让这些阅读与书本所学有关联,并在课件中得以融合。以下的几点经验值得参考:
        课外阅读文章挑选的注意点。一是课外阅读文章的挑选要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极大关联,并且能够让学生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广度与深度。二是要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过深或过浅的文章可能都无法让大部分的孩子有兴趣阅读,毕竟这是作为拓展的课外阅读,所以能让孩子有兴趣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点,通常而言他们会对一些人物啊事件啊等比较容易感兴趣。三是要留意所选文章的长度,一般来说不宜过长,但是也不能像做问答题一样那么简短,否则就难以培养阅读的感觉了。
        每节课的课外阅读文章预习要给学生留有他们需要关注的思考问题。如果没有预习的思考题,只是把课外文章发给学生阅读,难以检测他们是否按照要求进行过阅读,并且容易导致他们的阅读是散乱的,没有聚集点。因此,每次的课外阅读文章我都会依据本节课的书本重点,给孩子们一道思考题,既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也可以使他们在完成我所布置的思考题目的基础上,联系书本重点进行深化。
        课堂上需要有一个呈现他们阅读结果的环节。我在课件的设计中是保留了让学生发送他们完成思考题目的截图环节的,时间不需要长,但必须要有这个设计。因为这既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平台展示阅读成果,检测自己是否可以做到精确阅读,是否能把对书本重点的理解在自己所发的截图中体现出来,其他同学与老师都可以在讨论区里一起去交流讨论沟通。
        结束语:
        随着高中考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文科课外阅读的大量积累越发显得重要了,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的学习,否则越高年级的文科学习孩子会越发力不从心。这次网络授课的形式是不可多得的为学生们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玮. 《历史的温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英国. 格雷厄母.布朗—马丁, 《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