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冯玮
[导读] 小学数学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意志品质。从学习策略的内涵着手,探究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效的学习策略,

冯玮    博白县永安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意志品质。从学习策略的内涵着手,探究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内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05-01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弱,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基础知识,发展自己对客观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产生一些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就会严重抑制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教师教得再好,也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教师想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就要掌握有效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确保学生真正学好数学,促使学生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一、诠释学习策略的内涵
        根据数学及其学习的特点,笔者认为,所谓数学学习策略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措施,它既是由多种具体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体系,同时又是由多个步骤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有序的学习活动程序。数学学习策略既是制约数学学习效果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能帮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去获得较大的学习效果。
        二、掌握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并且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及时进行指点,推动学生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较轻松地得到培养。学生对数学拥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之后,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欲望,才会不断前进和探索。为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学好数学做好前期准备。
        2.掌握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心理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拥有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及正确的探索方法,这样才能够确保顺利通往成功的彼岸。教师简单地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获取更多、更丰富、更广阔的数学知识。
        (1)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中的知识是很多位科学家精心研究的结晶,教材中拥有的实例和知识是最适宜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最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对课本内容的探索和学习,重视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要被那些琳琅满目的课外参考书籍所迷惑。



        (2)摒弃被动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索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和发挥也是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策略及手段,只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懂得知识的精髓和思想,并且准确地加以运用。为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不要坐等教师的讲解和传授,而要主动起来,不断开展探索活动,获取更丰富的数学知识。
        3.掌握正确有效的迁移类推学习策略
        迁移和类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广泛采用的学习策略,特别是那些与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新知识的学习更是离不开顺向迁移和类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大量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采用这种方式去加以掌握。如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就不能没有100以内加减法法则的顺向迁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更是离不开分数基本性质和通分等知识的迁移。类推在这里是指比照某些知识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去推出与它同类型的知识中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与规律,如比的基本性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学习中学生就分别比照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去推出的。类推可以引导学习者借鉴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去推出新知识,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迁移和类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仅有其稳定的活动方式,而且还有它们自身赖以形成的条件,根据这一学习策略的特点和构成条件,学习和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者头脑里要具有可供迁移和类推的知识基础。(2)突出新旧内容之间的联系。(3)实现旧知识在新知识中的迁移和类推以后,学习者应进一步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这是迁移类推学习策略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4.恰当进行操作感知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操作和观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是针对所学习的抽象水平较高的数学知识其效果非常明显。学习中学生就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等直观感知的数学学习活动模式去对数学新知进行理解和掌握,此种数学学习策略是有效结合小学生自身年龄特征以及小学生思维特点而进行的,这一策略的组织实施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形象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自己亲自的操作和观察等活动中把自身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实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操作感知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以数学学具的拼摆作为基本形式的实际操作活动开始,让学生能通过操作而在头脑中建立数学知识动作表象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5.有效运用实验探究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在我们所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会有一些数学教学内容,仅凭借观察和操作这种学习策略是难以从学习中发现其规律的,这时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去采用实验的方法,经过反复的实验探究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举个例子来说,数学中圆周率深刻的内涵、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中三分之一的含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才能获得解决。这恰恰与当前素质教育和国家课程改革中强调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相符合。为此,我们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积极倡导实验探究的学习策略模式,這种学习模式与时代的发展及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改革中所提出的要求相一致,是一种值得推行的数学学习策略。实验探究小学数学学习策略的活动模式所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验参与过程,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的操作过程去挖掘那深藏不露的数学规律。这里的实验探究学习方式其主要任务是让小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学习中尚未发现的规律,它所倾向的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活动。
        总之,有效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可以协助学生去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仍轩.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7(26).
[2]石晓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